[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寒湿气引起的骨关节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2125.7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6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钱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智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K47/32;A61K47/42;A61K47/44;A61K47/10;A61K47/12;A61K9/70;A61P19/02;A61P29/00;A61K35/64;A61K35/58;A61K35/02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44000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风寒 湿气 引起 关节 疾病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骨关节疾病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由风寒湿气引起的骨关节疾病的外用膏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中医将由风寒湿六淫之气引起的骨关节疾病统称为“痹症”,痹症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现代医学的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等疾病均属痹症范畴。目前用于此类病症的治疗药物虽然种类很多,但是普遍存在功效单一、疗效差、治疗周期长等缺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西医对于此类病症没有特效疗法,长期服用“强的松”、“芬必得”等激素类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大。内服中药也因为药液浓度低,吸收慢,不能直达病所,将风寒湿邪驱赶出病处而药效不理想。针灸、火罐、推拿按摩等方法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只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病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膏药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其使用方便,价格低,易保存,治疗广泛而受到患者的欢迎。现在市场上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膏药琳琅满目,但许多膏药都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病痛的作用,达不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特别是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是先用麻油将所用药物炸枯漂起,去除杂渍,再以黄丹为增稠剂定型成膏,这种膏药的传统制作工艺存在很多缺陷,首先,高温油炸会破坏药物中的多种有效成分,不能达到药物应有的治疗效果,其次,以黄丹为增稠剂,膏药中的铅含量较高,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纯中药制备,疗效确切的治疗骨关节疾病外用膏药。
提供一种上述膏药的制备方法,以克服传统工艺缺陷,减小药物的副作用,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治疗骨关节疾病药物是以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威灵仙 8~10 鸡血藤 8~10
穿山龙 8~10 毛姜 4~8
秦艽 8~10 防风 8~10
桂枝 8~10 肉桂 2~5
全虫 2~5 蜈蚣 2~5
乌蛇 4~8 蛴螬 2~5
地龙 2~5 犬骨 8~10
当归 8~10 川芎 4~8
桃仁 4~8 红花 2~5
三七 2~5 马前子 4~8
川乌 8~10 草乌 8~10
天南星 4~8 乳香 2~5
没药 2~5。
本发明将上述中药制备成膏剂使用,其具体的制备方法是:
将上述药物按照所述的重量份数混合,粉碎成60~80目的细料,装入萃取罐中,用相当于细料重量2~4倍的60~95%乙醇溶液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加热浓缩,回收乙醇后得到浓缩提取液;将制备好的浓缩提取液按照膏∶药=1.5~2∶1的调配比例加入到预制好的母膏中,混合均匀,平摊在无纺布上制成膏药。
所述的母膏是由40份聚异丁烯、20份松香、20份骨胶、5份蜂蜡、10份甘油和5份羊毛脂混合在一起得到的。
其中,所述的乙醇溶液提取操作是先将物料在50~70℃预热30~60分钟,再升温至80~90℃,回流提取4~8小时。
本发明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调配大纲,相须、相使、相生、相克的调配大法,根据不同病位、人体正气盛衰、风寒湿邪偏向等条件,选择药物精心调配,精制而成。既体现了传统中医药组方的科学性,又与现代中医药研究相结合,具有舒筋活血、化瘀散寒、祛风湿、软坚散结、强筋健骨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骨质增生、骨刺引起的骨关节活动障碍;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痛等,对骨膜、肌筋膜粘连引起的麻木酸胀、疼痛、肿胀、僵硬变形等症状有特效,能迅速解除肌筋膜粘连,减轻疼痛,抑制关节变形,恢复关节肌肉功能,从而达到康复身体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智,未经钱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21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防近视的报警器
- 下一篇:车辆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