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群式耐电压测试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60144.6 | 申请日: | 2007-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0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 发明(设计)人: | 金捷;张立国;刘家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华之阳特种线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12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来佳 |
| 地址: | 300143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群式耐 电压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的耐电压测试方法,特别是一种群式耐电压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保证电缆的使用安全性,在出厂前需要对电缆的耐电压性进行抽样检测,现有测试方法大多为:将电缆放置于盛装有导电介质的容器内,使导电介质包围于电缆的周围,并采用高压发生装置对电缆施以高压,检测电缆是否存在缺陷,其中导电介质大多采用水,此种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测试准确等优点。但是,此种测试方法仅适用于对具有防水性绝缘层的电缆的检测,而目前应用于压缩机装置的电缆其外部绝缘层大多采用纤维编织层,不具备防水性能,浸泡于水中将会造成电缆的损坏,因此不适用于现有的耐电压测试方法。而且,不同于以往的电缆抽测,对此种电缆在出厂前必需对每根电缆的耐电压性均予以检测,其测试件数量大,传统的测试方法不能满足此线缆的耐电压性快速群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测试精准、对被测电缆无损伤、可快速测试电缆耐电压性的群式耐电压测试方法。
一种群式耐电压测试方法,包括将被测电缆放置于测试容器导电介质内的步骤,及采用加压装置对被测电缆加压的步骤,检测电缆缺陷情况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缆排列呈束状,将其一端部的导体采用导电材料相互连接导通;
在测试容器内铺设一定厚度的钢珠形成钢珠层作为导电介质;
将排列呈束状的电缆放置于测试容器内,使电缆检测段湮没于钢珠层内;
将加压装置的高压端连接于电缆的导体,加压装置的接地端插设于容器内的钢珠层内。
而且,所述的电缆为平行排列。
而且,所述的钢珠的直径为3mm以下。
而且,所述的钢珠为直径在1~3mm内的钢珠的混和体。
而且,:所述的钢珠层的高度为10~100mm。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测试方法采用微径钢珠作为导电介质,克服了以往采用导电液体作为导电介质的测试方法无法对绝缘层不具有防水性能的电缆进行耐压测试的弊端,测试时将电缆湮没于钢珠层内,钢珠能够良好地与被测电缆的外表面较为全面地接触,因此可形成分布均匀的电场,符合测试要求,操作极为方便。
2.本测试方法将被测电缆平行排列设置,并且在其端部连接导通,可对多条电缆进行同时测试,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缩短产品在车间内的加工时间,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本测试方法采用钢珠作为导电介质,其直径越小的钢珠检测结果越精准,但是出成本及可操作性考虑,当钢珠直径在一定尺寸之下满足检测要求时即可,本发明优选的钢珠为直径3mm以下的钢珠,而且可采用1~3mm内的钢珠的混和体,其可实现充分与被测电缆外表面相接触的目的。
4.本发明的测试方法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群式耐电压测试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测试方法所采用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测试容器为半剖图);
图2为本测试方法测试容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耐电压测试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耐电压测试原理示意图(采用不同直径钢珠混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群式耐电压测试方法,包括将被测电缆3放置于测试容器5导电介质内的步骤,及采用加压装置1对被测电缆加压的步骤,检测电缆缺陷情况的步骤,其创新点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缆排列呈束状,如图2中所示,将其一端部的导体采用导电材料8相互连接导通,具体为:将电缆设置有端子2的一端部对齐,并且平行排列,采用导电材料将电缆端部所连接的端子依次连接使其相互导通。
在测试容器内铺设一定厚度的钢珠9形成钢珠层4作为导电介质,钢珠直径越小其与被测电缆外表面相接触的点也就越多,电场越均匀,测试的准确性也就越高,出于节约成本等因素考虑,钢珠的直径大小优选为3mm以下,还可为直径在1~3mm内的钢珠的混和体,大小不同的钢珠相混和时,其较小直径的钢珠10可填补于大直径钢珠形成的空隙中,由此增大钢珠与被测电缆表面的接触点,提高测试精度,同时较全部采用小钢珠时成本低,钢珠层的高度为10~100mm,以湮没被测电缆为准,以20~50mm最佳。如果采用大小不同的钢珠进行测试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应当对钢珠层进行扰动,使其充分混和,消除分层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华之阳特种线缆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华之阳特种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01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