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肿瘤细胞和干细胞共培养的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9929.1 | 申请日: | 200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赵秀兰;倪春生;赵学铭;刘易欣;古强;孙涛;王星辉;王欣;戚红;张文治;孙保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6 | 分类号: | C12N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肿瘤 细胞 干细胞 培养 新方法 | ||
1.本新方法要基于transwell(0.4μm孔径)建立肿瘤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并观察两种细胞的表型变化,从而明确该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可以应用于两种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transwell(0.4μm孔径)建立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并观察两种细胞的表型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检测其VIII因子和CD34表达。间充质干细胞在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中可以被肿瘤细胞诱导为多角形或短梭形,同时V工II因子和CD34表达上调。初步表明利用transwell(0.4μm孔径)建立的肿瘤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中的部分细胞表型发生改变,明确该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可以应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和恶性黑色素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未经天津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992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冬氨酰基蛋白酶抑制剂
- 下一篇:一种现浇砼用模壳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