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新型催化还原脱氯剂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59837.3 申请日: 2007-10-12
公开(公告)号: CN101147864A 公开(公告)日: 2008-03-26
发明(设计)人: 李伟;韩奕;张明慧;陶克毅 申请(专利权)人: 南开大学
主分类号: B01J23/755 分类号: B01J23/755;B01J23/745;B01J21/02;A62D3/34;A62D101/2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00071天津***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制备 新型 催化 还原 脱氯剂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是涉及一种新型催化还原脱氯剂的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制备具有高脱氯效率的纳米Ni-Fe复合催化还原脱氯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间体和有机溶剂,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制革、机械、木材防腐等行业。它们通过挥发、容器泄漏、废水排放、农药和杀虫剂使用及含氯有机物成品的燃烧等途径进入环境,严重污染了大气、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几乎所有的氯代芳烃及其衍生物都有毒性且难于降解,其中许多含氯有机物被列为美国EPA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简称POPs),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和遗传毒性;同时,由于很多含氯有机物具有高挥发性和类酯物可溶性,易被皮肤、粘膜等吸收而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含氯有机污染物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学术界、工业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针对纳米Fe0和纳米M-Fe双金属体系(M=Ni,Pt,Pd,Cu,Ag等)已经成为有机氯降解研究的新热点。纳米Fe0和纳米M-Fe双金属体系的比表面和表面反应性都较普通铁粉高。如,纳米Pd/Fe的BET比表面积为33.5m2/g,而Fe粉的BET比表面积为0.9m2/g;纳米级Pd/Fe的比反应速率常数(kSA)为商品Fe粉的几十倍到几百倍。此外,纳米级Fe微粒可以被注入被污染的土壤、沉积物或蓄水层进行原位修复,以替代传统铁反应墙或将地下水抽出后进行治理的方法。

目前,CN1868913报道了一种铁硅合金粉体与铝镁合金粉体作为脱氯材料去除水体中含氯有机物的方法。该类脱氯剂可以快速降解消除水体中的含氯有机物。CN1837106则报道了一种超声辅助强化金属还原有机氯化物脱氯的方法。选取零价金属或金属合金作为还原剂,在反应设备内设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向水体发射超声波,强化还原剂对废水中的有机氯的还原脱氯过程。另外,大量文献报道双金属催化剂具有单金属催化剂无法比拟的加氢活性和选择性。CN1831197和CN1183316报道了不同方法制备Pd-Fe复合催化还原脱氯剂脱除水中含氯有机物的过程。而由于贵金属Pd的价格昂贵,影响了这种脱氯剂的广泛应用。所以,使用过渡金属来替代贵金属是具有实用意义的。2002年,Thomas E.Mallouk报道了一种Ni-Fe双金属催化剂在氯代有机物脱除反应中的应用(Chem.Mater.2002,14,5140-5147)。作者使用KBH4还原Ni2+和Fe2+的混合溶液,得到纳米Ni-Fe复合催化还原脱氯剂。作者认为,Fe0起到还原剂的作用,沉积在Fe0表面的Ni起到催化的作用。而由于实验方法的限制,很难避免Fe0对Ni的包覆,使得部分Ni不能被利用。因此,寻找一种能使纳米Ni均匀沉积于纳米Fe0表面的制备双金属脱氯剂的方法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新型催化还原脱氯剂的方法,它是制备纳米Ni-Fe双金属复合催化还原脱氯剂的方法,该脱氯剂能够在纳米Fe0表面生成NiB非晶态合金团簇,进而提高了纳米Fe0的脱氯性能。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所研制的纳米Ni-Fe双金属复合催化还原脱氯剂中,NiB非晶态合金均匀分布在纳米Fe0表面,在促进Fe0与反应物进行反应的同时,又不会将纳米Fe0的活性表面覆盖,保证Fe0能够充分与反应物接触,Ni占脱氯剂的总重量的1%~45%。

催化还原脱氯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Fe0(5~200nm)加入到5~350ml NiB化学镀液中,在20~90℃下搅拌5~120min。产物经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洗去残留水分。产物经干燥后,可用于氯苯水溶液的脱氯反应。

所述的纳米Fe0尺寸在5~200nm内,优选团簇尺寸为60nm纳米Fe0

所述的反应中加入的NiB化学镀液体积为5~350ml,优选220ml。

所述的反应温度为20~90℃,优选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9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