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坑式高温好氧生物发酵除臭器和降解有机恶臭废弃物堆肥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8229.0 | 申请日: | 200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4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定;高家敏;刘力;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永定 |
主分类号: | C05F17/02 | 分类号: | C05F1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敬 |
地址: | 300384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生物 发酵 除臭 降解 有机 恶臭 废弃物 堆肥 方法 | ||
1.一种地坑式高温好氧生物发酵除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地坑,其底面布置数十条通风供氧沟,每条通风供氧沟中布有通风供氧管,通风供氧管两端与两侧墙体内侧布置的主风管连通,在通风供氧沟上方布置有带孔眼的盖板,在一主风管的下方或内侧布置渗滤水沟,与每条通风供氧沟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生物发酵除臭器,其特征在于:两侧墙体内侧倾斜8-15°,使该生物发酵除臭器成倒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生物发酵除臭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渗滤水沟与主风管倾斜0.1-3%坡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生物发酵除臭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生物发酵器底面向渗滤水沟方向倾斜0.1-1%坡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生物发酵除臭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通风供氧沟间隔0.5-2.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生物发酵除臭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渗滤水沟通过连接管连接渗滤水池,连接管上安装电磁阀,渗滤水池内装有安装潜水泵,潜水泵连接输水管。
7.一种利用地坑式高温好氧生物发酵除臭器降解有机恶臭废弃物堆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一)它包括第一次发酵和第二次发酵腐熟化处理,其中,
(1)第一次发酵的发酵期为5-8天,共翻堆2-3次,具体过程如下:
①、将接菌种快速消纳有机恶臭废弃物恶臭的生物预处理物料卸倒至生物发酵除臭器内,堆集成倒梯形条;
②、由通风供氧管向物料输送风量供氧;
③、将物料分为二至三个区间,1-2天翻堆一次,将物料翻堆-搬运到下一区间及第二次发酵器中;
(2)物料在第二发酵器中的第二次发酵腐熟化处理期为12-28天,在此期内间对物料进行多次翻堆,物料腐熟化,得高温好氧发酵回流堆肥。
8.一种利用地坑式高温好氧生物发酵除臭器降解有机恶臭废弃物堆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次发酵,其好氧发酵生物除臭期2-5天,翻堆2-3次,具体过程如下:
(1)将接菌种快速消纳有机恶臭废弃物恶臭的生物预处理物料卸倒至生物发酵器内,堆集成倒梯形条,堆高0.4-1.2m;
(2)将物料分成二至三个区间,由通风供氧管向物料输送风量供氧,翻堆,通过变频调速调节风量,风量0.1-0.2m3/分钟·m3,保持物料堆层温度小于37-45℃范围内,通风方向式以变频调速间歇通风供氧,实现厌氧/好氧A/O或兼氧厌氧/好氧A2/O,当堆层无法保持上述条件,堆层温度继续升高>45℃时,依次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翻堆,降低物料堆层温度,使堆层始终保持在<45℃,充分依靠真菌脱氮、除臭,得中温真菌处理的混合物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利用地坑式高温好氧生物发酵除臭器降解有机恶臭废弃物堆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接菌种快速消纳有机恶臭废弃物恶臭的生物预处理物料是由以下方式制得:具体步骤如下:将
(1)经50℃~70℃高温好氧发酵回流堆肥,即好氧菌种1-7份(体积);或经37~45℃中温真菌处理的混合物料1-7份(体积);
(2)有机恶臭废弃物,包括畜禽、人粪便、生活垃圾、工业生物质垃圾、生活污泥、工业污泥等等,1-7份(体积);
(3)调理剂1-7份(体积)三种物料混合搅拌,
同步加入
(4)粪便0-20%(体积)搅拌;
同步喷入
(5)催化剂0%-5%(质量);
混合物料调配参数:(1)PH值6-8
(2)C/N(20~35)/1
(3)C/P(30~120)/1
(4)水份40~6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降解有机恶臭废弃物堆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调理剂为秸秆、木屑、蔗渣、菇渣、煤粉、碳酸钙、磷矿粉,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聚脂泡沫球等;所说的催化剂为氧化铁矿粉或锰铁矿粉或铜矿粉或碳酸镁、氧化镁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永定,未经刘永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82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