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炔基连接的卟啉类近红外荧光化合物及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57773.3 | 申请日: | 2007-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3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军;陈国辉;李迪;潘雯瑛;陈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艺 |
| 地址: | 30019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卟啉 红外 荧光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类用炔基连接的卟啉类近红外荧光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非侵袭性、高分辨率、实时、在体内的分子和基因显像技术日益凸现其重要性,分子影像学随之应运而生。分子医学影像技术是显示肉眼或其他技术无法或难以认识的人体生命信息的医学影像方法。与一般的临床影像比较,它探测疾病基础上的分子异常,而不是这些分子改变的最终结果的成像。首先,分子影像可以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另外,分子影像可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而要想实现分子影像技术的突破,分子探针技术是关键。
目前常用的分子探针一般最大吸收波长和荧光发射波长多小于600nm。而对生物样品而言,其样品基体和一些杂质在此区域也会有吸收或荧光,再加上光散射的影响往往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背景干扰,限制了提高荧光探针在分子影像应运中的灵敏度。相对于常规荧光(λ<600nm)检测而言,在近红外荧光(λ>600nm)光区,生物样品基体光吸收或荧光强度很小,因而背景干扰大大降低,并且由于散射光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随波长的增加,拉曼散射迅速减小,使散射干扰也大为减小;另外,目前常用的荧光分子探针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差,光物理性质不理想,且不适合大规模合成,从而限制了它的发展。
设计并合成一种近红外的,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光物理性质的荧光分子化合物,并将其做为一种荧光分子探针是一项很有挑战的研究,但却很有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光物理性质的炔基连接的卟啉类近红外荧光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炔基连接的卟啉类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另一种炔基连接的卟啉类近红外荧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炔基连接的卟啉类近红外荧光化合物,具下述通式(I):
通式(I)
其中:M表示锌、镍、铽、锰、镧、铈、镥、铥、镨、钕、钐、钷、镝、镱、铜、铁、锆、铕、镉、钌、钴或氢原子;
其中:X表示C-R或N原子或N+-R1,所述R表示H、OH、SH、SCN、NH2、CH3、OCH3、-(SCH2CH2)m-糖、-(OCH2CH2)m-糖、-(NHCH2CH2)m-糖、-(SCH2CH2)mCON-蛋白质、-(OCH2CH2)mCON-蛋白质、-(NHCH2CH2)mCON-蛋白质、-(NHCH2CH2)mNHOC-蛋白质、-(SCH2CH2)mNHOC-蛋白质、-(OCH2CH2)mNHOC-蛋白质、-(SCH2CH2)mCON-多肽、-(OCH2CH2)mCON-多肽、-(NHCH2CH2)mCON-多肽、-(NHCH2CH2)mNHOC-多肽、-(SCH2CH2)mNHOC-多肽、-(OCH2CH2)mNHOC-多肽、-(SCH2CH2)m-DNA、-(OCH2CH2)m-DNA、-(NHCH2CH2)m-DNA、所述R1表示CH2COOC2H5、CH2Ph;所述m为1-4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77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保险柜
- 下一篇: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天线跟踪精度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