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碳刷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57684.9 | 申请日: | 2007-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0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9/18 | 分类号: | H01R39/18;H01R39/26;H01R39/3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恩河 |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碳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电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容易散热、能使碳棒上脱落的粉末不粘贴在电枢上的一种新型的碳刷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机是把电能变换为动能的机器,这样的电机可分为把电能变换为旋转运动的旋转式电机和把电能变换为直线往复运动的往复式电机。
电机作为动力源安装在冰箱、空调、洗衣机、电风扇和吸尘器等家庭中使用的几乎所有的产品上。
为了使电机连续旋转,采用换向整流器,换向整流器的作用就是将电流依次转换,使转子在任何的位置都可以以一定的方向进行旋转。
如图1~5所示,现有技术的单相电机包括有开口的外壳1,在外壳1的内侧固定定子2,在定子2的内侧设有和定子2的内周面维持一定的距离、可进行旋转的转子3,在转子3的中心部安装有旋转轴4,在旋转轴4的两侧端部上设置有轴承11,轴承11由外壳1和风罩8固定,使旋转轴4进行旋转。在旋转轴4的一侧端部上固定有叶轮9,当旋转轴4旋转时,带动叶轮9旋转,叶轮外部由叶轮罩10与电机外壳1固定。旋转轴4通过端盖7和风罩8和叶轮9连接
在转子3的上侧设有将供给的AC电流转换为DC电流的换向整流器5,在换向整流器5的两侧设有和换向整流器5的外面有弹性接触、给换向整流器5提供电源并与旋转轴4垂直方向形成的一对碳刷6。
碳刷6包括注塑支架12,支架12和铜套13的一端连接,在铜套13上形成有多个散热孔14,铜套13的另一端连接碳棒15,在铜套13的下部设置有和接线端子接触的金属片16。
现有技术的碳棒的四周表面为光滑平面,碳棒的前端为光滑圆弧,这种结构的缺点是散热不良,换向器和碳棒接触运转时发生偏移,容易产生火花;另外,换向器和碳棒摩擦产生的粉末容易粘贴在电枢上,使电机的特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散热、能使碳棒上脱落的粉末不粘在电枢上的一种新型的碳刷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碳刷结构,包括支架,支架和铜套的一端连接,在铜套上形成有多个散热孔,铜套的另一端连接碳棒,在铜套的下部设置有和接线端子接触的金属片,在碳棒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形成一条沿碳棒长度方向的长方槽,在碳棒的四周表面形成多个均布的凹槽。
长方槽的长度和碳棒长度相同,其宽度和深度各为2~5mm。
凹槽的宽度b=0.2~0.5mm,深度t=0.2~0.5mm。
本发明由于在碳棒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形成一条沿碳棒长度方向的长方槽和在碳棒的四周表面形成多个均布的凹槽,容易散热,并且使换向器和碳棒摩擦产生的粉末容易沿凹槽吹掉,不致粘贴在电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单相电机的剖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单相电机的分解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单相电机碳刷的立体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单相电机碳刷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单相电机碳刷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单相电机碳刷的主视图;
图7是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 外壳 2 定子
3 转子 4 旋转轴
5 换向整流器 6 碳刷
7 端盖 8 风罩
9 叶轮 10 叶轮罩
11 轴承 12 支架
13 铜套 14 散热孔
15 碳棒 16 金属片
20 碳刷 21 碳棒
22 长方槽 23 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碳刷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和现有的碳刷结构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1~8所示,单相电机包括有开口的外壳1,在外壳1的内侧固定有定子2,在定子2的内侧设有和定子2的内周面维持着一定的距离、可进行旋转的转子3,在转子3的中心部安装有旋转轴4。在旋转轴4的两侧端部上设置有轴承11,轴承11由外壳1和风罩8固定,使旋转轴4进行旋转。
在转子3的上侧设有将供给的AC电流转换为DC电流的换向整流器5,在换向整流器5的两侧设有和换向整流器5的外面有弹性接触、给换向整流器5提供电源、并与旋转轴4垂直方向形成的一对碳刷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76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