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固循环流化床大孔树脂吸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7400.6 | 申请日: | 2007-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3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言;刘正军;刘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树脂 吸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液固循环流化床大孔树脂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静态吸附液固分散不均匀、传质速率较低、吸附洗脱时间都很长,所以目前银杏黄酮的吸附分离主要在固定床和膨胀床中进行操作。固定床操作虽然稳定性较高,但是当固体杂质存在时,易阻塞流道。膨胀床缺点在于吸附、清洗、洗脱、再生时均要进行切换操作,固定床的操作也是间歇进行。由于吸附、清洗、洗脱、再生四种不同的操作方式要不断的切换进行,操作较为繁琐,比较浪费时间。循环流化床现在主要用于蛋白质等生化产品的分离、金属氰化物的回收、谷氨酸钠的脱色、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等方面,但是现在的流化床在进行银杏黄酮吸附时间歇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固循环流化床大孔树脂吸附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中药吸附分离操作过程的连续化,传质速度比较快,液固间接触良好,轴向反混程度较小。
本发明的一种液固循环流化床大孔树脂吸附装置,该装置包括:
(a)一个上行床;
(b)与所述的上行床并列设置的一个下行床,所述上行床下部通过一个其内部设置有阀门的下部循环管与其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一个蝶阀和液体分布器的下行床下部相连;
(c)一个液固分离器,该液固分离器顶部通过一个软管与所述的上行床的顶部相连,其底部通过一个其上设置有一个阀门的上部循环管与所述的下行床上部相连;
(d)一个料液罐,该料液罐通过第一管线与第一泵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一泵的出口通过其上设置有第一转子流量计的第二管线与所述的液体分布器底部相连;
(e)一个废液储槽,该废液储槽通过第三管线与设置在下行床上部的废液出口相连;
(f)一个冲洗水槽,该冲洗水槽通过第四管线与第二泵的进口相连,该第二泵的出口通过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子流量计和一个阀门的第五、六管线与所述的下部循环管、液固分离器的中部相连;
(g)一个洗脱液储罐,该洗脱液储罐通过第七、八管线分别与第三、四泵的进口相连,该第三、四泵的出口通过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子流量计的第九、十管线与所述的上行床的底部和下部分别相连;
(h)一个产品储罐,该产品储罐通过第十一管线与设置在液固分离器上部的出口相连;
(i)两个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一个压力管线与所述的上行床的上部和下部相连并输出压力信号;
(J)一个电导率仪,该电导率仪通过一个测量管线与位于所述下行床蝶阀之上部分相连并输出电导率信号;
(k)一台计算机,该计算机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的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输出信号以及电导率仪的电导率输出信号;
所述的上部循环管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在5-85度之间,下部循环管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在10-75度之间。
本发明装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循环及吸附分离状况较好,相对于固定床、膨胀床(传统流化床)来说,能够实现银杏黄酮吸附、脱附操作的连续化,并且可以实现工业化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一种液固循环流化床大孔树脂吸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74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体温度传感器
- 下一篇:控制音频信号重放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