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制承插口钢筒无纵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7277.8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4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斌;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万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08 | 分类号: | F16L9/08;F16L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17***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制 插口 钢筒无纵筋 预应力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管材,尤其是一种钢制承插口钢筒无纵筋预应力混凝土管。
背景技术
钢制承插口预应力混凝土管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市政、水利、电力、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管道,在工业输水管线、农田灌溉、工厂管网中也经常被使用。目前的钢制承插口预应力混凝土管成本较高,造成钢制承插口预应力混凝土管工程造价高的主要原因为:1.钢材价格的上涨引起成本增大。混凝土管芯内嵌装有圆柱形钢筋骨架,该钢筋骨架由多个纵筋与环向钢筋绑扎或者焊接而成,钢材的使用量较大;2.钢筋骨架制作成本较高。当采用人工绑扎钢筋骨架时,生产效率较低,生产周期较长,次品率较高;当采用专用设备以焊接方式固装钢筋骨架时,虽然生产周期缩短,次品率降低,但是机械设备成本较高。
目前在钢制承插口预应力混凝土管的实际生产中,管内壁的承口端与插口端易出现微裂纹,并且管芯纵向拉力不够高也会导致微裂纹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使用钢筋较少的钢制承插口钢筒无纵筋预应力混凝土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钢制承插口钢筒无纵筋预应力混凝土管,由承口、插口、混凝土管芯、预应力钢丝、保护层构成,承口与插口同轴并分别固装在混凝土管芯的两端,保护层同轴制在混凝土管芯外壁柱面上,预应力钢丝缠绕在保护层内的混凝土管芯外壁柱面上,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管芯的承口或插口上分别固装有一钢筒,或者在承口或插口上同时固装一钢筒。
而且,所述的钢筒固装在混凝土管芯的承口及插口的内缘部位。
而且,所述的钢筒采用焊接方式固装在混凝土管芯的承口及插口上。
而且,所述的保护层为水泥砂浆。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在混凝土管芯内仅配置钢筒而取代钢筋骨架,其混凝土管芯外壁保持原有的预应力钢丝,整个管芯仍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这样使管材仍然具有很强的耐压性,但使用的钢材量大大降低。
2.采用柔性承插口结构,具有良好的接头闭水性,并且施工操作简便,管材管壁薄,管体自身重量较轻,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很强。
3.本混凝土管在工艺处理上省去了圆柱形钢筋骨架的焊接过程,大大降低了管材的制作成本,节省了整个管材的成型时间,提高了管材的生产效率。
4.承口或插口端固装的钢筒可提高承口或插口端的抗渗性能。
5.本发明整体结构十分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抗渗性及接头水闭性,采用钢筒取代钢筋骨架,钢材使用量较少,维修维护简单且施工操作简便,大大降低了产品的造价及施工成本,为混凝土管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图2为图1的A-A向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钢制承插口钢筒无纵筋预应力混凝土管,由承口1、插口6、混凝土管芯2、预应力钢丝4、保护层5构成,承口与插口同轴并分别固装在混凝土管芯的两端,保护层为水泥砂浆并同轴制在混凝土管芯外壁柱面上,预应力钢丝缠绕在保护层内的混凝土管芯外壁柱面上,在混凝土管芯的承口或插口上分别固装有一钢筒3,或者在承口或插口上同时固装一钢筒(如本实施例附图所示)。
该钢筒固装在混凝土管芯的承口及插口的内缘部位。
该钢筒采用焊接方式固装在混凝土管芯的承口及插口上。
本发明的承插口为柔性接口,因此具有良好的闭水性,即使在地基沉降的情况下也能有效保障整体管路的密闭性,并有效防止输送介质外泄。由于本发明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能抵御相当大的外压荷载,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及施工造价,且维修维护简单容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万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万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7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