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式空心电抗器内表面检测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6323.2 | 申请日: | 2007-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1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润光;宋贵才;那延祥;李春跃;尚士哲;蔡红星;李毅;徐韬;那博;冯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954 | 分类号: | G01N21/954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守忠 |
地址: | 130022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电抗 表面 检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内表面检测方法,检测干式空心电抗器内表面绝缘缺陷,其特征在于,采用机械传动系统(1)通过传动皮带(2)将光电成像系统(3)匀速垂入干式电抗器孔道(4),光电成像系统(3)同时将孔道内表面(5)影像转换为视频信号通过电缆(6)传输到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7)进行图像处理,包括图像采集、甄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光电成像系统(3)垂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干式电抗器孔道(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图像处理还包括图像存储、显示、报警、回放,将出现的新的种类的绝缘缺陷的图像作为绝缘缺陷图像存入图像文件中。
4.一种专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提出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内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机械传动系统(1)、光电成像系统(3)、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7)组成,由传动皮带(2)将机械传动系统(1)与光电成像系统(3)连接起来,由电缆(6)将光电成像系统(3)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7)连接起来;机械传动系统(1)由具有机械结构的驱动部件、卷绕部件以及辅助部件组成;光电成像系统(3)由光学成像部件、光电转换部件、照明部件组成,光学成像部件采用棱镜;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7)由图像采集部件和图像处理部件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皮带(2)选用齿形带,且为条状,一侧有传动齿(18),无齿的一面为外侧面(8),电缆(6)采用排线,排线植入齿形带的基体中与齿形带外侧面(8)平行的层面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件包括电机(9)和齿轮(10);所述的卷绕部件包括卷绕轮(11)及与其同轴的回位发条;传动皮带(2)一端吊接光电成像系统(3),再与齿轮(10)啮合,另一端卷绕在卷绕轮(11)上;所述的辅助部件包括压轮(13)和导轮(14),压轮(13)位于传动皮带(2)与齿轮(10)啮合段,压向传动皮带(2)外侧面(8),导轮(14)处在传动皮带(2)的齿轮(10)、卷绕轮(11)之间段,与传动皮带(2)外侧面(8)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传动皮带(2)、电缆(6)采取齿形带、排线合而为一的方案时,与卷绕轮(11)同轴的还有滑动电极(12),传动皮带(2)一端吊接光电成像系统(3),再与齿轮(10)啮合,另一端卷绕在卷绕轮(11)上,电缆(6)一端接光电成像系统(3),另一端通过滑动电极(12)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成像部件采用直角棱镜(15),采用一块或者两块,当采用两块时,两块直角棱镜(15)对置,同时将来自光电成像系统(3)两侧的孔道内表面(5)光信号折射成像在光电转换部件上;光电转换部件采用CCD(16),与电缆(6)连接,将图像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7);照明部件采用照明灯(17),当直角棱镜(15)采用两个时,照明灯(17)也采用两个,彼此对置并分别与两个直角棱镜(15)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皮带(2)、光电成像系统(3)、电缆(6)、齿轮(10)、压轮(13)、导轮(14)、卷绕轮(11)、滑动电极(12)构成本发明之检测装置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该部分有一个,或者两个以上,此时它们彼此平行,多个部分中的各个齿轮(10)同轴、各个压轮(13)同轴、各个导轮(14)同轴、各个卷绕轮(11)同轴,由于滑动电极(12)与卷绕轮(11)同轴,那么,各个滑动电极(12)也同轴;电机(9)采用一个,实现同步运行,共用同一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63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