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树形网络拓扑的路由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56245.6 | 申请日: | 2007-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5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权;曹英晖;王瑞;滕远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市曼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12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树形 网络 拓扑 路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图论的路由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使众多的终端设备通过有线、无线的方式,相互联系,处理、传递信息。计算机网络中包括各种终端,路由器、服务器、各种有线(光线、铜轴电缆、双绞线等)、无线的连接以及各种支持软件。在这之中,路由算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路由算法,可以有效的解决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路径问题,也可以平衡各转发节点的负载,确保数据有效、及时的发送到目的端。图2所示为一个计算机网络典型图。
已有的路由计算方法,适用于分区域、分层、分网段等常规网络拓扑的数据通讯,而对于特殊结构的网络拓扑,例如树形拓扑的网络,现有的路由算法就不能很好的支持,无论从路由表的组建还是维护上看效率都不高,而且也不能清楚有效地反应网络的拓扑结构。这就需要一种能够更好地支持树形拓扑网络的路由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树形网络拓扑的路由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树形网络拓扑的路由方法,使用到的硬件设备至少包括:安装有拓扑关系表及路由方法程序的网络设备。其中拓扑关系表保存了每个设备本身的拓扑关系,父节点地址和其子树中各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
本方法使用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树形拓扑的网络。所述树形拓扑的网络各设备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连接。(以下各设备均简称为节点)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开始查询本节点到达某节点的路由。
2.根据目的节点的地址,识别需要查询父节点方向路由还是子树节点路由。具体识别方法为查询拓扑关系表,如所查询的目的地址不在拓扑关系表中的子树部分,则需要查询父节点路由,进入步骤3;否则需要查询子树节点路由,进入步骤4。
3.开始查询本节点的父节点路由。
a)在拓扑关系表中遍历各表项,查询是否有表项的子节点地址为本节点地址。
b)如果有符合查询条件的表项,则该表项的父节点地址即为所需的路由。进入步骤5。
c)若没有符合查询条件的表项,则返回路由不存在信息。进入步骤5。
4.查询通往属于本节点的子树节点的路由。
a)在拓扑关系表中遍历各表项,查询是否有表项的子节点地址为目标节点地址。
b)若无符合查询条件的表项,则返回路由不存在信息。进入步骤5。
c)若有符合查询条件的表项,则识别其父节点地址是否为本节点地址。若其父节点地址为本节点地址,则该表项的子节点地址即为所需的路由,进入步骤5;若其父节点地址不为本节点地址,则将该表项的父节点作为目标节点,重新执行a)操作
5.将查询到的结果返回给查询方。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树形网络拓扑的路由方法,可以使得树形网络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快速的数据通讯。主要优点如下:
1.本方法适合于树形拓扑网络进行路由计算,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2.设计了拓扑关系表,每个拓扑关系表都保存了所在设备的父节点与该设备的拓扑关系及其所属子树中各设备间的拓扑关系,方便了对树形网络的路由操作,保障了通畅的网络传输。
3.每条拓扑关系表项均对应一对父子设备的拓扑关系,使得每条拓扑关系表项的添加和删除都很方便。
4.每条拓扑关系表项中还包含从根设备到该表项中子设备的数据传输的跳数,从本设备中就可以得到子树方向的网络复杂程度,便于控制网络规模。
5.本方法能够兼容不同硬件、软件平台的无线或有线的树形网络,通过对根设备增加相应适配器方法,在不改变已安装的树形网络拓扑的情况下,就能够完成异种网络间的通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路由方法流程图。
图2计算机网络典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树形拓扑网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网络典型图参见图2所示。
为本发明提供的树形拓扑网络图参见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市曼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市曼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62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