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微生物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5907.8 | 申请日: | 200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2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巩春龙;金世斌;郝福来;张凯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黄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58;C02F1/66;C02F1/20;C02F101/18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 |
地址: | 13001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微生物 处理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的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废水中的氰化物主要来源于矿物开采和提炼、冶金化工、有机玻璃制造、农药生产、染料合成、塑料生产、合成纤维、石油化工及工业气体洗涤等;而氰化物又属于剧毒物质,会使人、畜中毒死亡;使农作物减产,对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生抑制作用,严重污染水体引起中毒事件;因此必须对产生的含氰废水实行严格处理;从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还是考虑回收利用氰化钠,这样既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与影响,又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目前,处理氰化物的主要方法有:氯氧化法、酸化法、SO2/空气法、活性炭催化氧化法、离子交换法、自然降解法及生物法,在上述诸多处理氰化物的方法中,生物法在国内已进行开发与应用,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性质对氰化物、硫氰酸盐、铁总氰化物进行分解,使之成为氨、二氧化碳和硫酸盐等,能除去氰化物和氰络合物,但大多存在处理条件苛刻,适应条件范围窄的缺点,急需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解决了目前的处理方法大多存在的处理条件苛刻,适应条件范围窄等问题。本发明有效分解水体中的氰根离子、金属氰络合物离子等,该方法具有产渣少、外排水质好、处理费用低,具有很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且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对总氰化物降解菌的降氰机理的研究,提出了总氰化物的生物降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总氰化物降解机理不同,同一株菌对总氰化物的降解途径也可能不同,因而其也可能形成不同降解产物:
(1)将总氰化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
能以这种方式转化总氰化物的菌株包括:荧光假单孢菌NCIMB11764、恶臭假单孢菌腐皮镰孢菌等;
荧光假单孢菌在能有氧存在条件下,转化氢氰酸生成NH3和CO2,降解机理为:
该菌在有氧存在及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对总氰化物的降解经两步反应完成,其反应机理为:
该菌降解总氰化物为NH3和CO:时,当有不同的酶存在时,其反应机理不同;总氰化物有两种不同的转化途径,即:
I、
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黄金研究院,未经长春黄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59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密码安全的密码输入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植物胶囊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