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同步伸缩定位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55901.0 | 申请日: | 2007-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0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许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3Q3/06;B23K37/04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宏伟 | 
| 地址: | 130062***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同步 伸缩 定位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向同步伸缩定位方法,同时还提供了利用该方法制造的装置,涉及大型构件焊接和加工的定位夹紧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轨道车辆大型构件焊接和加工中的定位夹紧方面使用传统的支杆、撑杆、顶针等工具。这些装置难以保证双向定位的对称性。而且传统的支杆、撑杆、顶针等工具使用起来本身不能单独放置,需要依附在被定位夹紧的构件之间,松开之后就自行脱落,由于本身很重非常容易突然下落伤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向同步伸缩定位方法,解决大型构件加工中对称精度不准确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双向同步伸缩定位装置,对大型构件焊接和加工进行双向同步定位夹紧,满足对称精度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个具有双向对称同步移动的螺旋调整机构,具有左、右双向螺杆结构,左、右双向螺杆的螺距相同旋向相反,左右双向螺杆与左右旋滑动块是螺旋配合,当中心轮转动一圈时,左右旋滑动块分别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螺距行程;中心轮转动N圈时,左右旋滑动块分别向左或向右移动N个螺距行程,同时左右旋滑动块带动左右伸缩顶杆做直线运动,左右伸缩顶杆的顶头实现对物件顶紧或松开功能。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在底座的两端设有鞍形支架,其间架设有螺旋调整机构,螺旋调整机构的是一个螺距相同旋向相反的左右双向螺杆,中间凸起部分为手动中心轮,两端的双向螺杆分别与左旋滑动块、右旋滑动块螺旋配合,通过压板固定在支架上,中心轮转动时会使左旋滑动块、右旋滑动块在支架沟槽里直线滑动,双向螺杆的外端设有顶头与需要定位顶紧的物件接触。左右双向螺杆的螺距相同旋向相反,左右双向螺杆与左右旋滑动块是螺旋配合。当中心轮转动一圈时,左右旋滑动块分别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螺距行程;中心轮转动N圈时,左右旋滑动块分别向左或向右移动N个螺距行程,具有双向对称同步移动的特性,同时左右旋滑动块带动左右伸缩顶杆做直线运动。转动中心轮,左右伸缩顶杆的顶头顶紧或松开需要定位顶紧的物件。
本发明装置可以放置在任何平面上,两端的伸缩杆和顶头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可制作不同尺寸伸缩杆和顶头备用。该装置本身有座体,能够放置在任何平面上,安全不伤人。
本发明的优点和进步在于:双向同步伸缩定位器可以取代在大型构件焊接和加工中的定位夹紧方面使用现有技术的支杆、撑杆、顶针等工具。解决轨道车辆大型构件焊接和加工中对称精度不准确问题,对大型构件焊接和加工进行双向同步定位夹紧,满足对称精度要求。同时保证能够单独放置,安全可靠不伤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原理图。
1.支架、2.中心轮、3.左旋滑动块、4.右旋滑动块、5.压板、6.左伸缩顶杆、7.右伸缩顶杆、8.顶头、9.沉头螺钉、10.螺母、11.螺栓、12垫圈;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双向同步伸缩定位器由支架1、中转轮2、左旋滑动块3、右旋滑动块4、压板5、左伸缩顶杆6、右伸缩顶杆7、顶头8等部件组成。
底座的两端设有鞍形支架1,其间架设有螺旋调整机构,螺旋调整机构的是一个螺距相同旋向相反的左右双向螺杆,中间凸起部分为手动中心轮2,两端的双向螺杆分别与左旋滑动块3、右旋滑动块4螺旋配合,中心轮2转动时会使左旋滑动块3、右旋滑动块4在支架1沟槽里直线滑动。左伸缩顶杆6、右伸缩顶杆7用螺纹连接在左旋滑动块3和右旋滑动块4上,然后用螺母10锁紧。压板5用螺栓11和垫圈12固定在支架1的支板上,压住左旋滑动块3和右旋滑动块4,起到直线滑动过程防止翘起的作用。顶头8用沉头螺钉9固定在左伸缩顶杆6和右伸缩顶杆7的头部,顶头8与需要定位顶紧的物件接触。通过转动中心轮2,两端的左伸缩顶杆6、右伸缩顶杆顶杆7同步伸缩直线运动,顶紧或松开需要定位顶紧的物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5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