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CD激光经纬仪动态雷达标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5715.7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1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佟首峰;赵馨;刘云清;刘鹏;方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G01S13/02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守忠 |
地址: | 13002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cd 激光 经纬仪 动态 雷达 校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标校技术领域,涉及CCD激光经纬仪动态雷达标校方法。
背景技术
雷达对目标的测量是相对测量,只有知道了雷达的绝对位置、雷达的方位和俯仰角测量基准,才能测出目标的绝对位置。雷达的零位误差是雷达使用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雷达零位误差超过设计指标要求,将直接影响雷达的定位精度、火控系统的精度和战术导弹的命中概率。因此,雷达零位标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雷达标校时一般都要使雷达满足一定的理想条件:
(1)雷达载体、目标均处于静止状态。
(2)雷达载体处于水平状态。
(3)目标最好处于雷达最大作用距离的三分之一,雷达方位和俯仰测量基准处;上述条件对于静止的雷达容易满足,但是对于舰载雷达由于船体的摆动,条件(1)、(2)不容易满足。对于舰载雷达,载舰一旦下水,其状态已不满足雷达标校条件,但这又是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而必须解决的问题。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对舰载雷达进行零位标校。其措施是;
(1)载舰靠码头、系缆状态;
(2)海上风浪较小,舰上无关设备关机,减少人员走动;
(3)舰上有可通视的大于10m的首尾线。
对于机载和岸基雷达标校仪器主要使用GPS和经纬仪实现实现雷达标校。对于舰载雷达主要使用全站仪和电子水平仪实现雷达标校。(参考文献:李兴民,朱家移,赵贤超.战术导弹火控雷达零位标校方法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04.(1):5558)
但是要满足上述舰载雷达标校条件并实现标校必然耗费较大人力物力,同时标校测量精度不高,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不便于标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克服以上缺点,实现动态条件下舰载雷达标校测量。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CCD激光经纬仪动态雷达标校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CCD激光经纬仪动态雷达标校方法的步骤和条件如下:
1)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CCD激光经纬仪动态雷达标校方法的系统由:系统支撑单元26、主控计算机6、数传单元30、激光测距机1、经纬仪2、CCD相机3和热控单元5构成;
所述的系统支撑单元27由GPS授时单元4、供电电池7、配电屏24、交流适配器25和热控单元32构成;GPS授时单元4、供电电池7、交流适配器25和热控单元32分别与配电屏24联接;系统支撑单元27还通过配电屏24与CCD相机3联接,通过GPS授时单元4和与主控计算机6联接,通过热控单元32与热控单元5与联接;CCD相机3通过RS232口27与主控计算机6联接;热控单元5还分别与CCD相机3、主控计算机6联接;
所述的数传单元30与激光测距机1和经纬仪2相连,数传单元30通过RS232口28与主控计算机6联接;
所述热控单元5与热控单元26结构上没有区别,只在体积上有区别。热控单元5体积大于热控单元26。RS232口29和RS232口28结构和形式完全一样。
所述的主控计算机6界面基本组成为:(a)菜单项;(b)工具项;(c)CCD图像显示区;(d)工作区;(e)状态栏;主控计算机6中存储有管理和运行本发明的方法的软件程序,该软件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
2)实现WGS-84坐标的UTM投影变换
如图2所示,在载舰13停泊的码头岸边,驻有许多码头基准坐标点,且它们的WGS-84坐标为已知的,在本系统中用到两个码头基准坐标点:分别为码头基准坐标点9和码头基准坐标点10,在开始测量前需要对WGS-84坐标进行坐标投影转换为UTM坐标,通过主控计算机6软件程序的步骤14,将码头基准坐标点9和码头基准坐标点10的WGS-84坐标输入主控计算机6中,完成码头基准坐标点9和码头基准基准点10的WGS-84坐标转换为UTM坐标,经过此过程可以实现整个测量系统基准面统一问题;
3)求测量坐标系原点和确定真北方向
将标校仪器单元8的仪器架设到已知码头基准坐标点9和码头基准坐标点10的大致中心位置,标校仪器单元8的构成如图3所不,由激光测距机1、经纬仪2和CCD相机3构成,由于在标校仪器单元8中,激光测距机1、经纬仪2、CCD相机3是依次固连在一起的,所以使用经纬仪2可将三个仪器调成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5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