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研究药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5427.1 | 申请日: | 2007-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1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宋大千;张寒琦;曹彦波;田媛;刘霞;孙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55 | 分类号: | G01N21/55;G01N21/03;G01N21/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等离子体 共振 传感器 研究 药物 生物 分子 相互作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研究药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领域,特别涉及本课题组研制的波长检测型SPR分析仪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Liedberg等将SPR技术用于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以来,SPR传感器逐渐成为国际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功能研究的技术大量涌现,其中SPR技术比较引人注目。尤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Pharmacia公司(现为BIAcore AB公司)将这一技术商品化以来,SPR技术用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短短几年内,运用此新技术所发表的文献几乎包括了现代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使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进而全面推动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的进展。由于SPR技术具有能实时监测反应动态过程、样品无需标记、灵敏度较高、无背景干扰等特点,主要应用于研究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得到反应物分子之间每一步的键合信息,测定动力学常数,已在生物科学领域应用中取得了长足进展。据粗略的统计,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发表的文章中,大约有70%报道了关于SPR传感器被应用到对生物分子间反应的检测。
已报道的各类SPR商品仪器都是采用固定波长,测定共振角度变化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或者需要有一个机械传动装置来改变入射光角度,或者需要通过点光源的发散作用,测定角度的变化。前者在仪器中有一个可动部件,后者测量的角度范围较小,限制了方法的应用。这类市售的棱镜型SPR传感器仪器价格昂贵,不宜普及。自行设计组装的波长检测型SPR分析仪容易实现多波长同时检测,且检测的波长范围不受限制,这样不仅使传感器表面被检测物质量的范围不受限制,即折射率变化的范围不受限制,而且非常有益于分子间或分子与组织(如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其次,由于现在用于波长选择的器件比较成熟,且有的器件具有很高的波长分辨能力,所以有望进一步提高SPR分析仪的灵敏度。本仪器特别适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研究药物与生物分子的作用、药物筛选及药物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对SPR传感器方法、仪器装置的发展及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平衡透析法和超滤法。其中平衡透析法为经典的参比方法,由于需建立结合平衡,运用此法耗时长(几个小时或几天)。超滤法则由于常需进行放射性或荧光标记而带来很大不便。这两种方法均存在膜对药物的吸附,以及Donnan效应(由于蛋白和药物均带电荷,使得膜两侧的游离药物浓度不相等)等问题,对于高结合率药物的游离药物浓度难以准确检测。其他方法还有免疫分析法,液相色谱法,荧光淬灭法和毛细管电泳法。其中免疫分析法耗时长,而且只能用于定性、半定量,无法满足深层次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研究的要求;液相色谱法不仅需要样品量大、柱吸附严重,且常需添加改良溶剂,不能准确评价生理条件下的药物与蛋白质结合作用;当药物与白蛋白结合的位点远离色氨酸时,此时应用荧光淬灭法就不能检测到药物与蛋白的结合;毛细管电泳法最主要的缺点是它的灵敏度不高。
近年来,SPR已经广泛应用于药物-蛋白的结合研究。将一系列药物作用在已固定的蛋白上,根据药物与蛋白作用的SPR信号强度来确定药物与蛋白的结合情况。在SPR的应用中,一般要求作敏感膜的分子一端为可与金或银键合的活性基团,而其另一端为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活性基团。巯基丙酸的巯基端可与金膜连接,另一末端的羧基可作为活性基团,用其连接抗体分子,结果良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波长检测型SPR传感器,研究药物分子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加以实现:采用波长检测型SPR传感器,研究药物分子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涉及下列步骤:
1.采用本课题组研制的波长检测型SPR分析仪:由光源1、导光系统2,3,4,10,11、传感元件5,6、流通池7,8,9、分光检测系统12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2.传感器的制备采用下列步骤:在波长检测型SPR分析仪中,选用玻璃棱镜5作为传感器的传感元件;采用真空镀膜法,在棱镜5的传感面镀约50nm厚的金或银膜,作为传感器的传感膜6;
3.在传感膜6底部的流通池7中注入巯基丙酸(MPA)溶液,待MPA在金膜表面自组装完成后,将磷酸盐(PBS)缓冲溶液注入到流通池7中反复冲洗,以清除传感器表面的非特异性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5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