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元合金化铸态贝氏体灰铸铁气缸套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5115.0 | 申请日: | 2007-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秦小才;缪青;殷建祥;刘治军;王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00 | 分类号: | F02F1/00;C22C3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5475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 合金 化铸态贝氏体 灰铸铁 气缸套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元合金化铸态贝氏体灰铸铁气缸套。
(二)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仍在使用多种合金灰铸铁材质的气缸套,如中磷合金铸铁、硼铸铁、铌铸铁、钒钛铸铁、铜铬钼合金铸铁、铜钼镍合金铸铁等材质气缸套,由于它们的基体组织都是以珠光体为主,材料抗拉强度都较低,一般σb为200~300MPa,硬度为210~260HB,耐磨性较差,该类气缸套往往不能满足当代高速、高强化、高性能、低排放、长寿命内燃机的要求。
现有的铸态贝氏体灰铸铁气缸套,加入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镍与钼(一般镍含量为1.0—1.5%,钼含量为0.7—1.2%),该种气缸套的基体组织为铸态贝氏体,机械性能好,耐磨性较好,但是该种气缸套生产成本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元合金化铸态贝氏体灰铸铁气缸套,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高性价比等综合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元合金化铸态贝氏体灰铸铁气缸套,所述的铸态贝氏体灰铸铁的化学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
碳3.0~3.4,硅2.2~2.6,锰0.6~1.0,0<磷≤0.1,0<硫≤0.1,铜0.6~1.0,钼0.2~0.5,铬0.1~0.3,铌0.05~0.12,钒0.05~0.2,钛0.07~0.15,余量为Fe。
所述多元合金化铸态贝氏体灰铸铁气缸套的石墨形状主要为A型,复合基体主要由羽毛状、针状的铸态贝氏体和弥散分布的铌、钒、钛元素的碳、氮化物硬质相组成。气缸套的工作表面硬度为270~320HB,抗拉强度σb为350~450MPa,更适合在当代高速、高强化、高性能、低排放、长寿命的内燃机上使用。
所述多元合金化铸态贝氏体灰铸铁气缸套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制备:
a.各成分按照如下的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料:碳3.0~3.4,硅2.2~2.6,锰0.6~1.0,0<磷≤0.1,0<硫≤0.1,铜0.6~1.0,钼0.2~0.5,铬0.1~0.3,铌0.05~0.12,钒0.05~0.2,钛0.07~0.15,余量为Fe;
b.用变频感应电炉熔炼配料,控制铁液出炉温度为1500~1550℃;
c.出炉前加入铁液质量的0.5~0.7%的孕育剂处理,具体可采用硅钡钙孕育剂、硅锶孕育剂或硅钡孕育剂;
d.采用金属型湿涂料离心铸造常规工艺生产气缸套铸件;
e.控制铸件出模温度为850~900℃,然后迅速急冷铸件1-2min,使铸件温度降至420~500℃;
f.将铸件转移到保温箱中缓冷1~2h;
g.将铸件在440~460℃保温2h进行回火处理。
本发明在碳、硅、锰、磷、硫普通元素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加入铜、钼、铬、铌、钒、钛6种优化组合的合金元素,主要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铜的作用:铜在铁液一次结晶时有中等石墨化作用,降低白口倾向,在铸铁共析转变时,阻碍石墨化,降低共析转变温度,铜可固溶于奥氏体,固溶于贝氏体,强化贝氏体、促进贝氏体形成,但作用较缓和。
2、钼,铬的作用:钼、铬都是反石墨化元素,含量高时有白口倾向,都能固溶于奥氏体中,稳定奥氏体,使S曲线右移。当气缸套铸件中加入钼铬元素达到一定含量时,在900-500℃高温区,采用急冷方式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不会发生扩散分解,完全避免珠光体的形成,在500-300℃的中温转变区缓冷时,可获得铸态贝氏体,但往往石墨形状,分布较差,硬度偏高,机加工性能较差,且材料成本较高。
因此,同时加入铜、钼、铬三元素后,在上述同样的工艺条件下,可稳定获得铸态贝氏体,不但石墨形状、分布及机加工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而且钼元素的用量可减少50%左右,材料成本明显降低。
3、铌、钒、钛的作用:对石墨化而言,铌是中性元素,钒是反石墨化元素,钛含量小于0.1%时促进石墨化。由于铌、钒、钛元素的含量都低,因此,对气缸套铸件石墨形状,分布的影响并不大。铌、钒、钛元素都是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它们与碳氮有很强的亲和力,在本发明的气缸套中可分别形成NbC、Nb(C、N)、VC、V(C、N)、TiC、Ti(C、N)等高硬度的碳、氮化物,呈弥散分布,与铸态贝氏体组成高耐磨性的复合基体,其颗粒大小一般为2-7μm,其数量每平方毫米面积上大于50个,其显微硬度达Hv2000-3390。此外铌、钒、钛元素对促进形成铸态贝氏体,强化铸态贝氏体,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51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