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抗干热风保护剂及其喷施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54541.2 申请日: 2007-06-08
公开(公告)号: CN101081026A 公开(公告)日: 2007-12-05
发明(设计)人: 李景原;王太霞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A01N37/06 分类号: A01N37/06;A01P21/00;A01N35/00
代理公司: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刘建芳
地址: 450002河南***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小麦 干热风 保护 及其 喷施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小麦抗干热风保护剂及其喷施方法,用于提高小麦抗干热风能力,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背景技术

干热风是温、湿、风3个气象要素综合作用下使小麦受害。根据干热风气象要素组合对小麦的影响和危害的差异,我国的小麦干热风主要有三种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热枯型、旱风型。其中又以高温低湿型干热风最广泛。高温低湿型干热风一般发生在小麦开花后20天左右至蜡熟期。干热风发生时温度猛升,空气湿度剧降,最高气温可达32℃以上,甚至可达37~38℃,相对湿度可降至25%~35%或以下,风力在3~4m/s或以上。在小麦扬花灌浆过程中都可发生,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逼熟死亡,小麦产量显著下降。雨后热枯型又称雨后青枯型或雨后枯熟型。一般发生在乳熟后期,即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其主要特征是雨和热的配合发生作用,即雨后猛晴,温度骤升,湿度剧降。一般雨后日最高气温升至27~29℃或以上,14时相对湿度在40%左右,即能引起小麦青枯早熟。雨后气温回升越快,温度越高,青枯发生越早,危害越重。雨后热枯型干热风发生区域虽不及高温低湿型广泛,但所造成的危害却比较重,一般可使千粒重下降4~5g或以上,减产10%~20%或以上。旱风型又称热风型。其特点是大风与一定的低湿组合。它对小麦的危害除了与高温低湿型相同外,大风还加强了大气的干燥程度,加剧了农田蒸发蒸腾强度,使麦叶卷缩成绳状,叶片撕裂破碎。这类干热风主要发生在新疆地区和西北黄土高原的多风地区,在干旱年份出现较多。

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是高温引起的热害和低湿及风引起的旱害两方面。小麦株体在高温低湿持续胁迫到一定时间后,便使细胞代谢引起紊乱,生理变化失调。主要反映在蒸腾失水加剧、根系活力减弱、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速率下降和灌浆速度减慢、灌浆期缩短等方面。干热风导致小麦生长后期早衰,进而使小麦减产。一般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以上。因此,减轻干热风灾害,一直受到小麦生产和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小麦生产中减轻干热风灾害的常用措施有浇麦黄水(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一次水)、叶面喷肥、叶面喷醋和叶面喷激素。上述措施能不同程度地减轻干热风灾害,主要因为浇麦黄水能降低田间温度和提高田间空气湿度,叶面喷肥、叶面喷醋和叶面喷激素能减小叶表皮气孔开度,从而降低小麦叶的蒸腾速率,减少植物体内水散失。总之,目前的防止干热风措施主要是通过供水或保水实现的,这些措施并没有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抗干热风保护剂,它能提高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达到减轻干热风灾害、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麦抗干热风保护剂,按重量百分比包含10-30%的芦荟素、40-70%的芦荟大黄素、10~40%的芦荟多糖。

其中,芦荟素、芦荟大黄素具有提高光合色素含量、保护小麦细胞膜脂避免过氧化,提高小麦光合效率的功能,芦荟多糖具有保水功能。将上述组份混合成具有保湿和提高小麦光合效率的组合物,叶面喷施后能有效减少植物体内水分散失和提高小麦光合效率,从而减轻干热风对小麦造成的损伤,提高小麦产量。

本发明按按重量百分比还包含2~5%的异芦荟素和2~5%的芦荟宁。异芦荟素、芦荟宁也具有提高光合色素含量、保护小麦细胞膜脂避免过氧化,提高小麦光合效率的功能,添加有异芦荟素和芦荟宁的小麦抗干热风保护剂能进一步减轻干热风对小麦造成的损伤,提高小麦产量。

在小麦生长后期,在发生干热风气象灾害时,将所述组合物的水溶液喷施到小麦叶面。所述组合物水溶液的浓度为1/1000~5/10000,将配制成的水溶液以50kg/667m2的喷施量喷施到小麦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芦荟叶、大黄根、虎杖根为原料,用100%甲醇或乙醇浸提,从植物中提取芦荟素、异芦荟素、芦荟大黄素、芦荟宁、芦荟多糖。

本发明实施例如下表:

表中“-”表示该实施例中无该组份。

在小麦生长后期,在发生干热风气象灾害时,将上述物质的组合物溶于水中,配制成1/1000——5/10000水溶液,将配制成的水溶液以50kg/667m2的喷施量喷施到小麦叶面。

试验例:干热风气象条件下小麦抗干热风保护剂对小麦生理特征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45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