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插座插套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54341.7 | 申请日: | 2007-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9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晓华 |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6河南省郑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插座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及类似用途的电源插座,电源插座之插套具有最大化的永久夹持力。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规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电源插头上插销为扁的,而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源插头上插销也多为扁的,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与其配套的电源插座内插套结构却不尽合理,插套形状结构多为简单的束紧脖口的“U”形槽,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内常出现:一是插套和插销的接触为线接触,接触面积非常小,导致通流能力小;二是插套夹持插销仅单一靠插套的机械弹性夹持,夹持力小,接触不牢固;三是插头长期插在电源插座内,电源插座内插套的机械弹性逐渐减小,直至丧失,易出现接触不良。由于接触面积小、夹持力小和长期使用后夹持力易丧失,造成接触电阻大,接触部极易发热,发热又反过来促使插套机械弹性加速减小及丧失,促使接触电阻进一步增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发生危险的几率及大。
另外,有的电源插座内插套采用镀镍、银或合金等方法,以减小接触电阻;有的增大电源插座内插套铜片厚度,以增大夹持力,但都没有有效增大接触面积和插套的夹持力,相反增加了生产成本。有的电源插座内插套采用简单的套与销正负公差配合,以增大夹持力,出现刚使用时插套的夹持力较大,多次插拔插头后套与销正负公差配合丧失,插套最终丧失夹持力;有的电源插座通过增加外部弹簧或弹片以增大插套夹持力,但工艺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能低成本而且有效增大电源插头上插销与电源插座内插套的接触面积和插套的夹持力,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插座插套,与插销嵌合时有很大的接触面积,插套具有最大化的永久性夹持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源插座内插套的接触面积小、夹持力小和易丧失问题,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同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一长条弹性金属片弯折而成的“U”形槽电源插座插套,其一槽壁的上端向槽内底壁方向弯折延伸出了一倾斜的弹性接触片,该弹性接触片又向其与上述槽壁之内部方向大致平行于自身地弯折延伸出了一倾斜的弹性支撑片,该弹性支撑片又朝着上述弹性接触片一侧垂直于自身地弯折延伸出了一可转动支撑臂,该可转动支撑臂沿着弯折延伸出弹性接触片的方向又弯折延伸出了一弹性辅助支撑片。
由于弹性金属条的厚薄公差及其具有的塑性、绝缘外壳的塑性、生产工艺等原因,可转动支撑臂的长度稍大于“U”形槽插套的槽壁间宽度与弹性金属条厚度、插头上插销厚度之差。
弹性辅助支撑片与可转动支撑臂的夹角稍大于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插销插入插套过程中,插销推动倾斜的弹性接触片转动,可转动支撑臂也随着倾斜的弹性接触片的受压转动而逐渐转动至水平位置,变成一支撑梁,支撑在槽壁间,成为一“永久性支撑臂”,推动插销与槽壁、弹性接触片紧密面接触,也即是形成了一最大化的永久性夹持力。同时随着倾斜的弹性接触片不断转动,其与弹性辅助支撑片的接触面不断增大,又拉动弹性辅助支撑片与其同向转动,它的转动辅助拉动了可转动支撑臂的转动,即弹性辅助支撑片也促使了“永久性支撑臂”的形成,并且弹性辅助支撑片在“永久性支撑臂”形成后增大了可旋转支撑臂与弹性接触片的支撑接触面积,增强了“永久性支撑臂”的稳定性,避免了实际中因弹性金属条很薄而造成“永久性支撑臂”不宜形成和不稳固现象。故电源插座接触更牢固,通流能力更大,安全性更高;而且采用较薄的弹性金属片弯折插套就能实现上述目的,所以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也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以单相两极电源插座为例,单相两极带地电源插座和三相电源插座内的插套与其同结构)
图1是内安装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电源插座的立体视图
图2是图1的X-Y截面图
图3是与插头插销嵌合前图1的X-Y截面图
图4是与插头插销嵌合后图1的X-Y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正面视图,
图5-0是图5的底面视图
图5-1是图5的左侧视立体图
图5-2是图5的右侧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内安装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电源插座的侧视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X-Y截面图。电源插座由绝缘外壳1和导电插套3组成,在绝缘外壳上开有插孔10和外接电源的穿线孔11,在导电插套3的底壁310开有外接电源的接线孔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晓华,未经周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43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