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电线路雷击在线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3751.X | 申请日: | 200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9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汪涛;周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G01R19/04;G01R19/175;G01R19/14;G08C17/02;G08C19/00;H04M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7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电 线路 雷击 在线 监测 系统 | ||
1.一种输电线路雷击在线监测系统,它包括电流传感器(1)、雷击信号采样单元(9)、罗氏线圈,其特征在于:
蓄电池(3)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4)、电压变换器(2)相连接,电压变换器(2)分别与雷击信号采样单元(9)、数据接收和GPRS传输单元(5)相连接,雷击信号采样单元(9)分别与电流传感器(1)、数据接收和GPRS传输单元(5)相连接,雷击信号采样单元9中的接口与数据接收和GPRS传输单元5中的接口相接,经处理后的数据通过RS232接口送至数据接收和GPRS传输单元5,雷击信号采样单元(9)A/D采样后把得到的雷电流数据通过RS232接口(22)送至数据接收和GPRS传输单元(5),数据接收和GPRS传输单元(5)将各路雷电流传感器(1)得到的数据通过手机网络传送至INTERNET网(6)、后至FTP服务器(8)、通过服务器用网络线连至用户终端(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雷击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雷击信号采样单元(9)它包括高速采样通道信号调理(10)、高速数据采集模块(11)、总线控制单元(12)、单片机微控制器(13)、基准电压产生器(19)和低速采样通道信号调理(20),高速采样通道信号调理(10)与高速数据采集模块(11)相连,高速采样通道信号调理(10)把电流传感器(1)送来的雷电信号进行分压,滤波后送至高速数据采集模块(11),单片机微控制器(13)分别与高速数据采集模块(11)、总线控制单元(12)、地址发生单元、通道识别单元、协调控制单元(8)相连接,总线控制单元(12)分别与高速数据采集模块(11)、单片机微控制器(13)、地址发生单元、通道识别单元、协调控制单元(18)相连接,在单片机微控制器(13)上装有调试用键盘(14)、调试用液晶显示器(15)、PS232通讯口(16)、实时时钟(17),基准电压发生器(19)分别与高速采样通道信号调理(10)、低速采样通道信号调理(20)相连接,低速采样通道信号调理(20)与单片机微控制器(1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雷击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电流传感器(1)上的线圈骨架(36)上绕有线圈线匝(35),在线圈线匝(35)上装有绝缘层(34),在绝缘层(34)上有屏蔽铁盒(33),在屏蔽铁盒(33)的内侧开有一条缝隙,在线圈线匝(35)内有一次载流导线(37),在屏蔽铁盒(33)一侧有切断磁短路开槽(38),在屏蔽铁盒(33)的另一端有切断磁旁路开槽(3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雷击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数据接收和6PRS传输单元(5)包括以太网接口(21)、系统总线(23)、嵌入式CPU(24)、扩展串口(25)、逻辑控制单元(29)和系统存储口(32),嵌入式CPU(24)通过RS232接口(22)与雷击信号采样单元(9)相连,CPU的系统总线(23)分别与系统存储器(32)、实时时钟(31)、逻辑控制单元(29)、以太网接口(21)和矩阵键盘(26)相连,以太网接口(21)分别与系统总线(23)相连,嵌入式CPU(24)分别与RS232接口(22)、扩展串口(25)相连,系统总线(23)分别与矩阵键盘(26)、操作系统(27)、实时时钟(31)、系统存储器(32)相连,逻辑控制单元(29)分别与扩展总线(28)、通用LED显示接口(30)、系统总线(23)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武汉大学,未经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37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液DNA保存卡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形成硅氧化膜的成膜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