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电阻测试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53596.1 | 申请日: | 2007-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9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 发明(设计)人: | 丁庆军;胡曙光;刘新权;吴学伟;沈凡;黄绍龙;方杨;敖灶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G01R27/0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 地址: | 43007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沥青 混凝土 电阻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用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电阻测试方法。
技术背景
导电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道路功能材料。在沥青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导电相材料,可使其电学性能大大改善,从而成为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导电体。这就使得沥青混凝土不仅可作为一种建筑结构材料使用,而且还将在电工、电子、电磁干扰屏蔽、工业防静电、电加热器、路面自诊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进行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电学性能、机敏特性的研究中,主要测量对象是材料的电阻值。电极是联系被测试样和测试仪表的桥梁,因此,电极的设计以及电阻测试方法直接关系到测试结果的精确度和真实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很多关于导电水泥混凝土的研究,在导电水泥混凝土(试件)电阻测试时,通常选用压铜片法、预埋电极法、涂银法、外贴石墨布法等方法。这几种方法中,压铜片法与外贴石墨布法由于表面接触电阻影响较大,精度不高;涂银法精确度最高,但实际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预埋电极法是成本低、测试精度较好,且工程模拟性好,是一种常用的水泥混凝土测试手段。导电沥青混凝土在我国研究较少,其电阻测试方法更未见报道,沥青混凝土由于采用击实、碾压、静压、旋转压实几种试件成形方法,而水泥混凝土是无需外力作用成形的,根本无法沿用水泥混凝土预埋电极的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准确性高的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电阻测试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电阻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测试装置的准备:由试模1、第一电极2、第一钢制隔板3、支撑块4、第二钢制隔板5、第二电极6、第一导线7、第二导线8、电阻测量仪表(如万用表)构成测试装置;将第一电极2、第一钢制隔板3、支撑块4、第二钢制隔板5、第二电极6分别放入试模1的空腔内,支撑块4位于第一钢制隔板3与第二钢制隔板5之间,并且分别与第一钢制隔板3的右侧面、第二钢制隔板5的左侧面相接触,第一钢制隔板3的前侧面、后侧面、底侧面分别与试模1相接触,第二钢制隔板5的前侧面、后侧面、底侧面分别与试模1相接触;第一电极2的右侧面与第一钢制隔板3的左侧面相接触,第一电极2的左侧面与试模1之间围成第I区(空腔区);第二电极6的左侧面与第二钢制隔板5的右侧面相接触,第二电极6的右侧面与试模1之间围成第II区(空腔区);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6分别连接第一导线7、第二导线8,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6均选用金属导电丝网;
2)首先根据标准马歇尔试件毛体积密度计算填充第I区、第II区需要的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总量m1、m2:测量并计算出第I区、第II区的体积V1、V2,然后根据:m1=V1×ρ×η,m2=V2×ρ×η;ρ为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毛体积密度,g/m3;η为富裕系数,密实型导电沥青混凝土取1.03,多孔导电沥青混凝土取1.1;计算出第I区、第II区所需的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总量m1、m2;
根据第I区、第II区所需的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总量,将待测的热拌导电沥青混凝土分别均匀装入试模1中的第I区、第II区,并用小型击实锤对第I区、第II区的导电沥青混凝土夯实1~3遍,然后将试模1放在轮碾机平台上,碾压轮预热至95~150℃,调整加载至900N/cm2,对第I区、第II区的导电沥青混凝土碾压3~5次后,卸载调转试模1方向,加载后继续碾压20~29次;碾压压实后,迅速取下试模1中的第一钢制隔板3、支撑块4、第二钢制隔板5,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6、试模1之间围成第III区;
3)测量并计算出第III区的体积V3,然后根据:m3=V3×ρ×η,ρ为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毛体积密度,g/m3;η为富裕系数,密实型导电沥青混凝土取1.03,多孔导电沥青混凝土取1.1;m3为第III区所需的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总量;计算出第III区所需的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总量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35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砖质量检测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腿部运动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