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3548.2 | 申请日: | 200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7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胡荣希;胡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荣希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8000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茯苓 多糖 工业化 生产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多糖类领域,涉及一种将茯苓聚糖(Pachyman)降解成茯苓多糖(Pachymaran),再进行化学修饰醚化反应合成水溶性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 methyl pachymaran,CMP)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研究报道,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小鼠肿瘤U~14、S~180肉瘤与肝癌H2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还能诱导人血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天然的细胞活性因子。具有做为抗肿瘤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应用前景。
Hamuro等人1971年首次在实验室合成了CMP,该工艺生产CMp需要大量的乙醚、甲醇、丙酮、醋酸和乙醇等试剂,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陈春霞等人2003年申请的专利CN1554667A报导,采用水为介质,液相静止进行茯苓多糖的羧甲基化。该工艺按传统方法将产品生产和精制分成两个工序进行,产品两次中和两次醇析,生产时间长,原料酸、碱消耗大,特别是两次醇析耗乙醇量很大,动力消耗大,还是难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羧甲基茯苓多糖工业化生产新工艺,以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CMP合成和精制巧妙结合在一起,通过电渗析方法精制产品,用喷雾干燥得到成品。
合成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化学反应是一个分子氯乙酸与茯苓多糖中一个羟基(-OH)结合生成羧甲基茯苓多糖钠盐,要消耗两个分子NaOH:
〔C6H7O2(OH)3〕n+2nNaOH+nClCH2COOH→
〔C6H7O2(OH)2(OCH2COONa)〕n+nNaCl+nH2O
在醚化反应中,NaOH与ClCH2COOH反应先生成一中间体,该中间体既能与茯苓多糖钠盐反应生成CMP,也能与NaOH作用生成副产物羟乙酸:
当体系中NaOH量超过一定量时,这种副反应更容易发生,因此,NaOH和ClCH2COOH克分子比为2~2.13∶1时,CMP产量最高,取代度(D、S)也较大。
80目茯苓粉经食用酒精浸提,将茯苓酸和三萜类物质溶解到酒精中,可作为茯苓浸膏原料或茯苓酒原料。减少茯苓多糖碱化时泡沫,降低系统粘度,便于操作。
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后,溶液系统呈碱性(pH=11~12),正好符合双氧水脱色条件,常温脱色10小时以上,后用盐酸中和pH=6.5~7.5。
脱色中和后,直接进入电渗析系统。在茯苓多糖羧甲基化反应中产生的氯化钠、氯乙酸钠和羟乙酸钠以及在用盐酸中和时产生的氯化钠,这些盐通过电渗析可以除去,使成品中氯化钠(NaCl)(%)<0.01.
通过电渗析溶液打到喷雾干燥器高速离心盘,由离心盘甩出的雾粒与热风逆向接触换热,温度控制在103~105℃,得白色粉末,包装出厂。
本发明所提供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工业化生产工艺,通过工艺条件优化,控制系统用水量,羧甲基后碱性溶液脱色,用电渗析方法除盐纯化,喷雾干燥,大大减化工序过程,不用酒精沉析。每吨CMP节约酒精10吨,能耗降低60%,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工业化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茯苓50Kg粉碎,过80目筛,置500L浸提釜中,加95%酒精150Kg,浸提16小时,离心过滤,滤液作茯苓浸膏或茯苓酒原料,滤饼留用。
在1000L1#反应釜中,加入600L纯净水,将20KgNaOH溶入其中。在搅拌情况下,将捣碎的茯苓滤饼加入其中溶解碱化1~2小时,经高速离心,滤去约4%的碱不溶物,分离得溶液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荣希,未经胡荣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35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钢格栅
- 下一篇: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