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纱用竹笋壳纤维的提取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52977.8 | 申请日: | 2007-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强;韩世洪;王小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D01C1/00 | 分类号: | D01C1/00;D01C1/02;D01C1/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行军 |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纺纱 竹笋 纤维 提取 方法 | ||
1.纺纱用竹笋壳纤维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将竹笋壳切成20~100mm长度,密封保存,调湿,控制回潮率6%~10%;
2)脱胶处理:脱胶处理采用下述三种方法之一,或者是它们中任意二种或三种的组合;得脱胶处理后的竹笋壳纤维;
(1)汽爆处理:将预处理的竹笋壳放入汽体爆破罐中,采用汽爆条件处理:压强在1.0~8.0Pa,温度在160~250℃,时间在4~10min;
(2)微生物处理:
将预处理的竹笋壳调节含水率为70%~90%,然后加入补给液;补给液为葡萄糖和尿素,葡萄糖与尿素重量比1:2~3,补给液加入量为含水率为70%~90%的竹笋壳重量的1-3%;再进行菌种脱胶:
①选择香菇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彩绒草盖菌、色变栓菌、射脉菌、朱红密孔菌中的任意一种作为菌种;
②将加入补给液后的竹笋壳铺成10~20mm高度;
③往竹笋壳堆上拨菌种,按竹笋壳干重与菌种的重量比为5∶1,铺撒菌种;
④培养床培养:温度控制在20~28℃,相对湿度控制在70%~95%之间,进行菌种培育,直到纤维达到所需的细度1~7dtex,时间28~32天;
⑤清洗:把菌皮或者菌体从竹笋壳纤维中清理出来,再用水洗竹笋壳纤维;
⑥漂白;
(3)化学处理:
①以水或稀硫酸浸渍预水解,在常温下浸1~2小时;采用稀硫酸时,稀硫酸的浓度为0.8~1.5g/L,稀硫酸的浴比1:10;
②碱煮:分二次煮;
第一次煮:第一次煮液由浓度为5~7g/L的NaOH、Na2SiO3、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第一次煮液各组份所占重量百分比为:5~7g/L的NaOH 5.75~6.75%、Na2SiO3 2%、表面活性剂0.25%、水91~92%;温度为100~180℃,压力为0.3~0.4MPa,时间为4~6小时;
第二次煮:第二次煮液由浓度为11~16g/L的NaOH、Na2SiO3、肥皂、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第二次煮液各组份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1~16g/L的NaOH 5.75~6.75%、Na2SiO3 3%、肥皂2%、表面活性剂0.25%、水88~89%;温度为100~180℃,压力为0.3~0.4MPa,时间为5~7小时;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③打纤:采用敲打方法去除已分解而附着在纤维上的胶质;
④漂白:用H2O2漂白;
⑤酸洗:H2SO42~3g/L,常温,稀硫酸的浴比1:10,酸洗5分钟;
⑥水洗:冲洗机冲洗或水管冲洗;
3)后处理:
(1)给油;将脱胶处理后的竹笋壳纤维加入和毛油,和毛油的加入质量为脱胶处理后
的竹笋壳纤维重量的1~2%;
(2)烘干:烘箱温度控制在60~80℃;
(3)分散纤维,得到纺纱用竹笋壳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用竹笋壳纤维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给油前将脱胶处理后的竹笋壳纤维先采用钴—60射线辐照,辐照量为2~10kgy。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用竹笋壳纤维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盐、仲烷基磺酸盐、α—烯基磺酸盐或椰油醇硫酸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学院,未经武汉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297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挂组合调整式除草机
 - 下一篇:具有改善的表面粘附力的丁基离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