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葛仙米野外资源的增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2690.5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8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毕永红;胡征宇;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31/00;A01B79/00;A01D9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葛仙米 野外 资源 增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增殖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葛仙米野外资源的增殖方法。
背景技术
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es kützing)学名“拟球状念珠藻”,一种野生淡水藻类,为湖北鹤峰的著名土特产,出口历史悠久。葛仙米并非谷物.之所以称为“米”,是因为其形状象米粒,采集干燥后颗粒圆形,煮熟后大小比米粒大。生长于稻田、浅水池沼、湖、溪的砂石间或阴湿的泥土上,球形胶质状,外形象木耳,因此称之“水木耳”或“田木耳”;没有根、茎、叶,漂浮在水中,故又名“天仙米”或“天仙菜”。实际上葛仙米是一种多细胞丝状蓝藻,细胞彼此连接成念珠状群体,呈蓝绿色;与地木耳(Nostoc commune vanch.)、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同属蓝藻门(Cyanophyta)、蓝藻纲(Cyanophyceae),段殖体目(Hormogonales),念珠藻科(Nostocaceae)植物。念珠藻是目前已知分布最广的蓝藻之一,在各种水体、土壤及江河入海口,甚至南北极地区均有发现。但世界上葛仙米的分布却非常稀少,我国目前的主要分布地是湖北省鹤峰县的走马坪,据报道非洲等地也有少量分布。葛仙米的生境为不发达的山区水域,天然无公害,是地道的绿色食品,营养价值高,属高蛋白多功效营养食品,是宴席上的珍稀佳肴,食用历史悠久;此外据《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等记载,葛仙米除可食用外,还有多种疗效,如治疗夜盲症、脱肛、烫伤和兼具美容功效。可见作为一种我国传统的珍贵野生食药两用蓝藻,葛仙米堪称中国一绝,世界珍稀。此外葛仙米还是稻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固氮物种,对改良农田土壤和增加生物氮肥具有重要意义。
葛仙米最初引起学者的注意是由于其固氮作用,在工业不发达,化肥紧缺的年代,人们希望增加稻田中葛仙米的生物量以获得足够多的氮肥供水稻生长利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著名藻类学家黎尚豪院士,曾在鹤峰进行实地考察后指出,湖北鹤峰葛仙米产量之高,实属世界罕见,经他化验分析认为是高蛋白植物,可作为保健食品开发。刘金龙、汪兴平等、夏建荣等先后测定了其营养成分,尽管不同人提供的数据存在差异,但综合分析可见葛仙米蛋白质含量高达56%以上,蛋白质中含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基本符合FAO/WHO专家委员会于1973年提出的标准模式;其他物质含量亦很丰富,叶绿素约30.98mg/g,抗坏血酸约5.50mg/g,维生素c含量接近鲜枣,比山楂高5倍多,比柑桔高15倍;维生素B1、B2高于一般藻类;含15种矿物质,最丰富的有磷、硫、钙、钾、铁等,较少的有铅、硅、镁、钡、锗等,微量元素有锌、铜、锰;还有淀粉和糖类,对葛仙米多糖成分研究后发现,其成分主要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和木糖等,这些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补体活性;其含钙量高于一般蔬菜,是一种极好的天然富钙营养食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作为绿色食品的葛仙米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而其野生资源在现在农业耕作方式和疯狂采收的影响下锐减,主要是由于人类在葛仙米原产地的精耕细作、农药化肥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对野生资源的肆意过度开采、秋收后稻田管理缺位导致杂草丛生等原因改变了葛仙米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致使其野外产量逐年递减,生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面临绝迹的危险。如何保护和增殖其野生资源,发挥该藻固氮肥土的生态作用并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绿色食品是一项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工作。但由于葛仙米原产地身处大山之中,交通闭塞等原因制约了其野外资源的保护研究,一直缺乏科学合理的资源增殖方法,致使其野生资源量日益匮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葛仙米野外资源的增殖方法,以期在葛仙米市场需求日益高涨、现代农业耕作方式导致其野生资源量锐减的条件下,通过控制稻田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减少人为因素对葛仙米生长环境的影响,恢复葛仙米生长增殖的适宜生境,利用人工保种接种的方法促进其在稻田的生长增殖,恢复其生物量,达到野外资源增殖的目的,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依据在葛仙米生境的野外原位试验,针对日益锐减的葛仙米生物量提供一种直接恢复和增殖其野生资源的技术方法。本发明采取了的技术措施包括下列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26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