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节能型扩散式煤粉燃烧新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2442.0 | 申请日: | 200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9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吕宜德;吕元;吕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奥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7/00 | 分类号: | F23C7/00;F23D1/00;F23K3/02;C04B18/06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饶建华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型 扩散 式煤粉 燃烧 新工艺 | ||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建材、化工等工业物料烘干与煅烧系统的工艺改进技术,属于一种高效节能型扩散式煤粉燃烧新方法。
(二)背景技术:建材、化工等行业的原煤燃烧技术,由于在大型的工业已投入生产,改造起来的工作量太大,工业生产线与厂房已定型,生产任务重,要逐步改造过来需要很长时间与大量的投入(新建工厂例外)。这些原煤燃烧工艺生产线存在大量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煤粉工艺生产线环境污染严重,配风不准和配风地点不当,造成煤粉在工业炉内燃烧不完全,效率低,排烟尾气粉尘量大,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严重超标。特别是NOX,SOX,CO等有害物含量高,烟筒冒黑烟。因而必须采用严格昂贵的除尘设备,废气中粉尘方能过关。但有害气体只能排放于大气之中,从而对废气中的硫化物必须进行脱硫处理,又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与财力,造成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产品质量无从保证。
(三)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煤粉燃烧工艺配风不完善,煤粉燃烧不完全,效率低,排烟尾气粉尘量大,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严重超标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型扩散式煤粉燃烧新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针对现有煤粉燃烧工艺进行改进,其工艺流程包括原煤计量→原煤除铁→原煤粉磨→煤粉输送→一次风结合使煤粉空气雾化的二次风→煤粉燃烧器→煤粉燃烧→烘干与锻烧,其特征是:在煤粉燃烧区内鼓入三次风,而在煤粉燃烧之后、烘干与锻烧之前,鼓入四次风,并且所述一次风占煤粉燃烧空气需求量的25%,二次风占煤粉燃烧空气需求量的30%,三次风占煤粉燃烧空气需求量的35%,四次风占煤粉燃烧空气需求量的1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一次风携带机械雾化后的煤粉(细度≥80目),由一次风机送入双旋流煤粉燃烧器。高温一次风(≤300℃)占煤粉燃烧空气需求量的25%左右,二次风(高温≤300℃)占空气需求量的30%。通过雾化风机进入双旋流煤粉燃烧器(对煤粉进行雾化),再进入热风炉的第一区段还原区。在还原区内煤粉流与空气流强烈地旋转混合,随之温度升高,煤中的挥发份迅速逸出,并挥发出CO、H2、CH4等大量可燃气体并燃烧,呈现出淡蓝色的火焰,由于氧气不足,并有大量的碳(C)原子分离气化还原出,与氧气(O2)结合生成CO、CH4,随着燃烧气流移动进入热风炉第二区段氧化区。此时,空气中的氧气(O2)已基本消耗殆尽,约占空气中的3%-5%,在煤粉燃烧区内鼓入煤粉燃烧所需空气量35%的三次风热空气,使煤粉挥发份与煤粉气化后的CO、CH4,迅速与空气中的O2参入燃烧并大量形成放热反应,火焰颜色由淡蓝色变为红橙色,使燃烧气体迅速由2CO+O2→2CO2↑从而大大减少NOX等有害气体产生。在热风炉出口段再鼓入煤粉燃烧所需的占15%的四次热空气,使其未燃烬CO和少量C粒子进一步燃烧氧化,生成CO2,达到清除CO、碳粒子的产生的外部因素,而进一步减少NOX的产生。
本发明方法中应用了三次风、四次风的配风技术,极大地降低CO、SO2、NOX等有害物的含量,而形成一种新式节能环保型燃烧炉及其新型燃烧工艺,从而将煤粉彻底燃烬,形成的炉渣呈黄色细粉状,炉渣中的含碳量几乎小于1%以下,煤粉燃烬率达到99%左右,提高了燃烧效率,是目前国内外与同一类型的燃烧炉和其生产工艺中,煤粉燃烬率最高、煤耗最低的一种生产工艺。采用本发明工艺形成的黄白色的细粉炉渣又是化肥厂、水泥厂等工厂最好的混合材,真正做到循环利用废渣的目的。
(四)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发明工艺流程包括原煤计量→原煤除铁→原煤粉磨→煤粉输送→一次风结合使煤粉空气雾化的二次风→煤粉燃烧器→煤粉燃烧→烘干与锻烧,其特征是:在煤粉燃烧区内鼓入三次风,而在煤粉燃烧之后、烘干与锻烧之前,鼓入四次风,并且所述一次风占煤粉燃烧空气需求量的25%,二次风占煤粉燃烧空气需求量的30%,三次风占煤粉燃烧空气需求量的35%,四次风占煤粉燃烧空气需求量的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奥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奥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2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