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钢旋转式退火炉炉床旋转行程及速度的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2428.0 | 申请日: | 200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3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平;陈艾华;田宏焘;刘艳;胡楚飞;黄久岭;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12 | 分类号: | G01D5/12;G01D5/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430083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钢 旋转 退火炉 炉床 行程 速度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取向硅钢旋转式高温退火炉由液压系统驱动,间歇式作业。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将炉子准确地旋转相同的角度。从工艺角度,合理地控制旋转速度,减小炉床旋转过渡过程的时间对提高加热炉的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对旋转式高温退火炉炉床旋转行程的检测是采用基于非接触式检测原理的直线位移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由于其工作原理固有的局限性,加之在推动炉床旋转过程中因其液压系统调速时存在的冲击等因素,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维护量很大并且使用寿命很短(平均在3个月左右),因此对完成正常测量任务影响较大。为检测炉床旋转的瞬时速度,还须另外配置速度检测传感器和自动记录仪来获取旋转速度的数据和曲线,因此存在成本高及安装繁琐,维护工作量大的弊端。使用的速度检测传感器也只在调试过程中使用,在调试结束后即取下,由于不能在实际工作时使用,因此不能适时监测,因此无法了解设备工作时的状态,由于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速度漂移等情况,但按目前的检测方法却不能及时被发现,因此影响正常的生产节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测量旋转式退火炉旋转行程和速度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加可靠且能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检测装置及方法,通过该装置及方法可以实现对退火炉的旋转行程及速度进行监测。
本发明所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硅钢旋转式退火炉炉床旋转行程及速度的检测装置,将拉线编码器安装于液压缸缸体2-1上,编码器拉索1-1的端头固定于液压缸推杆2-2的活塞端,编码器1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电缆3连接过程控制计算机4的输入端,过程控制计算机4的输出端连接上位机5。
一种硅钢旋转式退火炉炉床旋转行程及速度检测方法,拉线编码器将采集到的液压缸推杆移动的行程转换成脉冲序列通过信号电缆传输到过程控制计算机内的高速计数模板,经高速计数模板按常规方法处理后得到炉床旋转行程,再通过对旋转行程进行微分计算得到炉床旋转速度,将所得速度利用公知方法转换成时间速度曲线,将所述行程、速度及时间速度曲线通过上位机的显示器显示即可。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一体化的拉线编码器取代了传统的非接触式位移检测传感器,并在测量过程中实现了计算机化,不必再配置额外的速度传感器和记录仪,从而使系统结构及安装都得到了简化,降低了成本,也大大提高了数据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同时,本系统设备工作可靠维护简便,使用寿命大大增加,至少可达三年以上。
本发明不仅可以在调试时使用,而且在炉床工作中同样可以使用,由于行程、速度及时间速度曲线能随时在显示器上显示,使生产人员能随时监测炉床旋转当前的实际位置和运动速度,增强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可随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随时处理,因而不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本发明将炉床旋转的实际行程、速度反馈到过程控制计算机中,再利用过程控制计算机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即可实现炉床的精确定位,构成了对炉床行程的闭环控制,因此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液压缸与退火炉相互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退火炉液压驱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
硅钢旋转式退火炉通过液压缸进行驱动旋转:在退火炉8的下端设置液压缸9,将液压缸9的缸体进行固定,可以将缸体固定在地面上或支架上,也可以在缸体与地面或支架之间设置可旋转的轴,这样可以使液压缸与支架或地面之间能够实现小角度摆动,从而方便推动退火炉旋转。在所述退火炉8上设置与液压缸9的推杆接触的挡块6,挡块6为多个且平均分布在退火炉外表面的圆周上,通过液压缸9的推杆作用在挡块6上实现推动退火炉8旋转的目的。本发明所述硅钢旋转式退火炉炉床旋转行程及速度检测装置的具体结构为,将拉线编码器安装于液压缸9的缸体上,编码器1的拉索端头固定于液压缸9的推杆的活塞端,编码器1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电缆3连接过程控制计算机4的输入端,过程控制计算机4的输出端连接上位机5。为使编码器的电气特性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匹配,在过程控制计算机4与编码器1的输出端之间的信号电缆3上还串接有信号适配器7,本实施方式特别采用了独立的信号适配器(EMB),EMB的推挽式电路使输出部分与输入信号隔离,同时提高了信号的频率特性,有利于长线路上的信号传输,并与输出级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24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