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成型机带束层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0946.9 | 申请日: | 200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易冬旺;谢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30 | 分类号: | B29D30/3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廖世传 |
地址: | 541004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成型 机带束层 定位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橡胶机械,是一种子午胎成型机上带束层贴合定位装置。
(二)背景技术:
目前子午胎类巨型工程轮胎的特点是轮胎外形尺寸大,带束层的重量和宽度大,在胎体二段成型后粘贴带束层过程中,特别是第一层带束层和第二层带束层的定位精度要求高,如果像生产其它普通轮胎时用工人操作方法,则工人们付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还很低;如果使用专门的带束层贴合鼓设备,也因带束层贴合鼓设备造价昂贵,在子午胎类巨型工程轮胎的单件小批量生产中使用效率低,成本核算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轮胎成型机带束层定位装置,它可以达到生产过程中,带束层贴合精度高,工人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设备价格低的目标,而且带束层的宽度和长度可进行小幅度的调整,达到轮胎的设计要求。
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轮胎成型机带束层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盘和带束层定位器,其技术特征是:
作为带束层定位器的载体,定位盘于胎体两侧同轴安装在成型鼓主轴上,两侧定位盘分别由动力装置推进同步沿轴向相向和反向运动,同时还可跟随主轴转动,定位盘的顶部圆周面与二段成型的胎体顶部平齐。
带束层定位器包括带束首层定位板和带束次层定位块,沿主轴轴向,带束首层定位板在两侧定位盘顶部圆周面上均匀布置安装且两两相对伸展,相对的带束首层定位板端部厚度减小形成承放第一层带束层的凹口,带束次层定位块则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带束首层定位板上。两侧定位盘相向运动到位时,相对的带束首层定位板水平位于在二段成型的胎体顶部,其相对的凹口构成第一层带束层的定位区间,相对的带束次层定位块之间在带束首层定位板上构成第二层带束层的定位区间。
第一层带束层在带束首层定位板之间居中定位贴合、第二层带束层在带束次层定位块之间居中定位帖合后,两侧定位盘同时反向运动,带动带束首层定位板和带束次层定位块脱离第一层、第二层带束层,第一、第二层带束层落在二段成型的胎体顶部完成粘贴过程。
考虑到二段成型胎体的顶部强度不够,位置会发生偏斜,影响带束层的居中定位,因此在带束层定位装置中还可以增设有将二段成型胎体的顶部扶正的扶正盘,而使带束层准确地就位于胎体顶部。方案之一是将扶正盘分别同轴安装在两侧定位盘的前端,此时的定位盘前端直径小于扶正盘的直径,而使扶正盘的倾斜面对应着二段成型胎体的胎肩部位,扶正盘的顶部圆周面与二段成型胎体顶部平齐,所述带束首层定位板则分别安装在两侧扶正盘顶部圆周面上。因此带束层定位装置的工作过程是先由扶正盘扶正二段成型胎体顶部,在扶正的二段成型胎体顶部贴合第一、第二层带束层。
为了适应第一、第二带束层贴合周长的调整,方案是增设调整垫,调整垫对应安装在扶正盘顶部圆周面与带束首层定位板之间,当带束层的长度发生了变化,只要改变带束层定位块下方的调整垫的厚度,就可以改变带束层定位块的外径,从而达到调整带束层的贴合周长的目的
还可以调节次带束层的贴合宽度,实施方式是沿成型鼓主轴轴线,将带束次层定位块可调节的安装于带束首层定位块上,最简单的方式是将固定用的螺孔开设成腰形固定螺栓孔。
上述带束层定位装置中,所采用的两套动力装置分别包括轴套、推盘和气缸等,轴套与成型鼓主轴套装并沿主轴移动,而轴套与定位盘中心孔套装固定,定位盘后方设置的是推盘,推盘通过中心孔可转动地与轴套套装并用端盖轴向固定,水平设置的气缸位于成型鼓主轴尾端,其气缸杆端部与推盘固定连接。两侧气缸杆的同步工作,推动两侧定位盘同步相对和相反运动,当定位盘附着主轴一起转动时,推盘保持不动。
定位盘或者推盘的端面上设有轴向定位调节环,调节定位调节环的厚度来控制两侧定位盘相对运动到位时之间的距离,达到对首层带束层宽度定位的要求。
动力装置中还包括导杆,导杆平行于气缸杆设置,位于导杆座中的导杆前端与推盘固定连接,气缸推动定位盘沿着导杆,在主轴上做直线运动。
本发明的优点:
采用了气缸推动左右定位盘,通过调节调节环的厚度,来调节第一层带束层的定位宽度。调节第二层定位块相对于第一层定位块的安装位置,来调节第二层带束层的定位宽度。通过改变第一层带束层定位块下面的调整块的厚度,改变带束层定位块的外径,从而达到调整带束层的贴合直径的目的。
(四)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定位盘打开和工作位置。
图2是图1实施方式中定位盘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9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力油缸
- 下一篇:可移动折叠式太阳能野营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