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角梅不完全环剥促花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50848.5 | 申请日: | 2007-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5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梁德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角梅 不完全 环剥促花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角梅栽培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三角梅不完全环剥促花法。
背景技术
三角梅分圆叶和尖叶两大类,其中尖叶类开紫色花,而圆叶类则开大红或粉红色花。尖叶类十分易于开花,而圆叶类若管理不当,则花序稀少,甚至完全不开花。若将其种于脊薄的土中或盆中虽易于开花,但由于植株瘦弱,每年只开一轮花,一旦将其种于肥沃的土壤中,植株会长得十分健旺,但是却很难开花。目前公知的管理手段很难将三角梅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调至最佳比例,即很难使其既有健旺的树势,又能长期花满枝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角梅不完全环剥促花法,使长势健旺的圆叶类三角梅能实现长期花满枝头。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针对圆叶类长势健旺的三角梅,于植株主干第一分杈点的下方作一纵向宽度为10~15mm的不完全环剥,具体操作如下:在距第一分杈点5~10cm的区域内,沿主干纵向在主干上切两道竖向平行口子,深达木质部,两刀口横向间隔宽度为该处主干周长的1/12~1/15,两刀口竖向长度为10~15mm,再用刀分别自两竖向刀口的两端端点作不完全环状切口,即留下前述间隔不切,剥去纵、横刀口间的树皮,使前述间隔成为连接主干不完全环剥口的皮质通道。
采用上述方案能收到如下显著效果:
1、对树干的某一枝条或部分枝条进行环剥,以增加这些枝条的营养积累,促进这些枝条的花芽分化或挂果,是一项公知的技术。但是这些被完全环剥的枝条由于中断了向树体根部的营养输送,往往被树体自行淘汰而枯黄、死去,所以一般只能收获一季花或果,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人们不敢贸然在主干上环剥,而本方案在三角梅的主干上作不完全环剥,既起到让整个树冠的营养积累到花芽分化所必须的水平,又不中断树冠向根部的营养供给,从而使树冠整体式开花,而不仅是某一枝条。
2、按通常的思维,三角梅主干上的不完全环剥仅留下1/12~1/15的皮质通道将严重阻碍树冠向根部的营养输送,会造成根部严重营养不良。的确,在刚完成手术的一月内树冠向根部的营养输送会减少,但正是由于这个过程实现了树体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同时由于大幅度窄缩了营养的下输通道,使树冠的营养水平迅速上升,表现是叶片更绿、更厚,树冠新梢普遍出现花芽,由于叶片的营养状态提高,光合作用的能力增强,使树冠制造的营养比过去更多,虽然树冠的营养下输通道变窄了,但下输的营养量由最初的偏少到平衡,再到大于原有的输送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种输送量的提高是树体通过被窄缩的营养通道的输送速度大幅度提高来实现的。这如同在平静的河流的两侧筑坝,只留下狭小的缺口,就会使上游的水位迅速上升,缺口中的流速相应会迅速增加,最终下游的流量并不比原来少的道理一样。实践表明,本法不仅使三角梅在2~3月后大量开花,而且整体树势也比原树势更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8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