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0719.6 | 申请日: | 200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1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廖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玉春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K9/14;A61K9/20;A61K9/48;A61P3/10;A61K35/32;A61K35/56 |
代理公司: | 南充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许祥述 |
地址: | 6377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糖尿病 中药 组合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初起,症状主要有喝得多,吃得多,小便多,体重减少,小便有甜味,小便解在便桶内泡沫多,存放两天以上有恶臭,并发症有乏力,四肢麻木,皮肤瘙痒,大便秘,小便黄,视力模糊,失眠,畏寒肢冷,阳萎,糖尿病腹泻,糖尿病足等症。据有关报道,目前全世界每分钟有7个糖尿病人发生,有3个糖尿病人死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能根治糖尿病的药物面世,仅以降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并发症的损害为目标,目前降糖药主要有德国的拜糖平(阿卡波糖)、日本的倍欣以及优降糖、降糖灵、达美康、迪沙片等西药,上述药物对人体肝脏有较大的负面作用,且降糖效果有限。西医较常用的方法还有长期注射胰岛素来降糖。我国中医界对糖尿病治疗有较多的研究,长期以来,中医一直把肾阴虚衰作为糖尿病的总病机,也有认为兼有肺胃实热的,使用的药物为滋阴补肾和清热泻火药及润燥药物,如六味地黄丸、消渴丸、玉女煎、玉泉丸等,又如中国专利02132547.2公开了一种糖尿病人服用冲剂,由红参、生地、翻白草、板兰根配制而成,这种药物只能缓解糖尿病的水源问题,对糖尿病治疗只有辅助作用。又如中国专利200510127686.1开的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它由乌药、冬虫夏草、葛根、香附、木通、白芍、白茅根、天花粉、五倍子、巴戟天、红香藤、山药、金刚刺、人参、桂皮、黄芪、白芷、五味子、白术、茯苓、黄连、络石藤、麦门冬、天门冬、棉花根等二十多种药配制而成,上述中药组合物原料种类多,相当数量的药物价格高,服用剂量大。同时由于误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一直认为是肾阴虚衰,所以上述药物多不对症,效果既然就不好。难以全面治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原料种类少、价格低、医疗效果好的治疗糖尿病中药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按下列重量份和中药原料经加工制备而成:
熟地60-100 淮山药30-50 山萸肉30-50
牡丹皮10-40 茯苓20-40 泽泻20-40
厚度0.5cm以上肉桂10-30 嫩鹿茸4-8 龟板4-8
所说的淮山药为淮河流域产的山药,山萸肉为去坚硬种子的山萸,嫩鹿茸长度为20cm以内,茸质和皮质能够分离的鹿茸,已完全角质化的鹿角不行。
本发明也可按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加工制备而成:
熟地70-90 淮山药35-45 山萸肉35-45
牡丹皮20-40 茯苓20-40 泽泻25-35
厚度0.5cm以上肉桂15-25 嫩鹿茸5-7 龟板5-7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如下:
熟地须九蒸九晒,即每次蒸的时间为上气后再蒸二十分钟,每次晒的时间为阳光下1-5小时,最后用文火焙干,自然冷却,龟板先用食用油炸酥,然后将上述各组份共研末,一般以60-90目为佳,30-50℃,30-60分钟烘干,分装,每瓶或袋装10克,也可制成胶囊,每囊0.2-0.5克,还可用常规制药方法制成丸或片剂。
本发明各组份的主要功能:
熟地:为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与山药、山萸肉等合用,可治肾阴不足。
淮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有养阴止渴功能。
山萸肉: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功能,主要治肾阴亏,头晕目眩、腰酸、痛、软等症。
牡丹皮(又称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功能。
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功能。
泽泻:有利水渗湿,泄热功能。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萎、尿频等症。
嫩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用于肾阳不足。
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用于阴虚发热之症。
长期以来,中医一直把肾阴虚衰作为糖尿病的总病机,也有认为兼有肺胃实热的,使用的药物为滋阴补肾和清热泻火药及润燥的药物,因而效果不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玉春,未经廖玉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7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