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频带无线通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0110.9 | 申请日: | 200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7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畅;符初生;唐友喜;邵士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Q7/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4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频带 无线通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主要涉及设计一种多频带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基于多频带的无线通信系统已被广泛使用,例如GSM通信标准,即工作在900M和1800M的双频网络。其优点在于用户无察觉的状态下,在多种频段间自动选择最佳最通畅的服务信道并自动切换,从而避免了掉话现象。
目前,涵盖多频带通信的专利及文献包括以下几类:
1)关于多频带通信系统基本思想的专利。如“支持多频带及多协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国专利,申请(专利)号:CN98807812.0),就详细地阐述了多频带通信的基本思想及实现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在各业务区内为用户单元的提供多频带无线通信,但多种频段的通信模式相似。
2)关于多频率选择及控制方法的专利。如“频率选择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及多频带控制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0510075810.4),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的频率选择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及多频率控制方法,详细阐明了多频带间切换的方法。
3)关于基于多频率的装置的专利,包括基站及移动台。专利包括:“频率选择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及多频带控制方法”(中国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0510075810.4)。专利包括:“多频带移动单元通信设备”(中国专利,申请(专利)号:CN97112757.3)及“多频带移动通信站”(中国专利,申请(专利)号:CN98114847.6)
4)关于基于多频带OFDM的UWB方法的文献。包括:“UWB个人无线局域网络的高速公路多频带OFDMvs直接序列DS”(德州仪器DSP研发中心/Anuj Batra andAnand Dabak,《电子与电脑》,2005.08)以及“频带OFDMUWB通信的频谱弹性分析”(德州仪器DSP研发中心供稿,《电子与电脑》,2005.06)。
但是这些专利及文献的缺点在于:
1)多种频段的通信模式相似,一种只是另外一种不可用时的替代,不能体现到双频带的互补优势。
2)低频频段基本都以GSM通信标准为基础,即工作在900M和1800M的双频网络,其工作频带带宽较窄,可支持的用户接入数据速率较低。
3)高频频段可以到达高数据传输数率,但适用范围小,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频带无线通信方法,为用户提供多频带接入方式。该方法针对低频控制链路组的抗干扰强、性能稳定、但传输数据率低,而高频数据传输组传输容量大、但易受环境干扰的特点,将频带按功能分为高频数据传输组(例如极高频频段)和低频控制链路组(例如2G频段载波),用于不同的通信模式。
其中,较高频段作为主要数据传输链路,较低频段作为控制链路以及备用数据传输链路。并且当高频数据传输组内所有频率皆不可用时,用低频控制链路组内某频率(fx)传输信息数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集成高频通信与低频通信的优点,提供高效稳定的多频带接入方式。
现以基站决定切换为例子,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基站首先以广播消息表示所述两个频带组和所述多种通信协议,其中包括一个低频段组与一个高频段组;
步骤2 基站与移动台首先在低频段组内某个低频点建立连接;
步骤3 若高频段组可用,系统优先以高频段组内某个可用频点主要数据传输通道,以低频点为控制信令传输通道;若高频段组因衰减太大而不适合通信,则用低频点进行数据和用户信息传输,同时继续周期扫描高频段组,当高频段适合通信时,重新切换到高频段组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低频点始终保持通信链接不断。
上文所提到的优先级顺序是以实际测量的结果,预先存储于收发信机内。
本设计的优点在于:以多频带通信,结合高频传输频带宽、数据速率高以及低频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以LOS/NLOS的识别作为选择频段的标准,在高频数据传输组和低频控制链路组间切换通信,达到良好的互补。
附图说明:
图1是多频带通信的建立的总体步骤,其中1是低频控制链路组建立步骤,2是高频数据链路建立步骤。
图2是低频控制链路组建立的具体步骤:移动台收到广播消息,根据优先级顺序依次扫描低频控制链路组f1~fN,在可用频率上与基站建立链接,收发控制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