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杂交水稻制种两期父本一期播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49458.6 申请日: 2007-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1336608A 公开(公告)日: 2009-01-07
发明(设计)人: 邢国风;黄可兵;杨仕雷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A01H1/02 分类号: A01H1/02;A01G16/00;A01C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21002四川省***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杂交 水稻 制种 父本 一期 方法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属稻的种植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是决定制种产量的重要因素。父本分期播种技术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父本开花历程的长短、花粉量多少、制种技术的成熟度等,生产上有一期、二期、三期等几种分期播种父本的方法。父本分期播种每期相差7天左右,抽穗期则相差2天左右。一期父本(只一期播种父本)技术,父本花粉量相对较集中,花粉量大,但开花历程相对较短;三期父本(分三次播种父本)技术,父本开花历程相对较长,但花粉量相对较分散,且操作烦琐。因此,生产上绝大多数单位采用两期父本技术。

两期父本技术中,一期父本和二期副本的用种比例通常为1∶1或一期略多于二期。在播种方式上,规范的做法是超稀定穴摆播或小苗寄栽。近年来一些农户为了便捷,采用短芽撒播,此法虽然简便,但效率不高,其一是因为撒播难以做到均匀,影响秧苗的一致性和整体素质,且降低秧田的空间利用率,得不偿失;其二是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每亩仅2000余穴,无论摆播或小苗寄栽,皆只需很小的工作量。

两期父本技术有利于协调开花历期和花粉量的矛盾,被广泛应用。但两期父本都要分期分别催芽、播种,分别移栽,在目前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劳力较缺乏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特别提倡和需要节本、简便、高效。为此,广大制种农户觉得现有的二期父本技术需浸两次种、催两次芽、做两次秧田、播两次种、盖两次膜,并且需分别移栽,也比较麻烦和费工费时。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水稻制种父本分期播种技术的不足,发明一种将两期父本并为一期播种、一起移栽、又能达到现行两期父本技术延长开花历期的效果,且简易、省工、高效的水稻制种父本播种新方法。

2.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杂交水稻制种两期父本一期播方法,它将已催芽的父本种子和未催芽的父本干种子按比例一起同时播种,一起管理,一起移栽。所播芽谷为一期父本,所播干谷为二期父本,达到形式上、操作上是一期;但本质上、效果上是两期之目的。

具体技术方案为:根据父本千粒重和发芽率等情况,每亩按350-500克称取父本;水选种子,除去病粒、瘪粒;药剂浸种8-10小时;清洗药剂浸种种子后,一半继续浸种、催芽,一半捞起及时晒(凉)干到标准种子水分含量备用;经催芽的一半种子,破胸后保持良好湿度,适当控制根的生长以便于播种,当芽长1.5~3厘米时开始播种;秧田做成软面,使芽谷和干谷播下都能大部分体积入泥;按8.5厘米左右等穴距点播,每穴点1粒芽谷和1粒干谷;点播时掌握好手位高度,过高,谷粒难以到达预定位置;过低,又近于摆播,手易沾泥,不便操作;盖膜,保持厢面湿润无溏水;直到所播干谷(第二期父本)秧苗两叶时,灌薄水,轻施第一次分蘖肥。其余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方法。

3.特点①将水稻制种父本芽谷和干谷一起播种,形式上、操作上是一期父本技术,本质上、效果上是两期父本技术;②使用了不同于现行水稻种撒播、摆播、小苗寄栽等播种方法的点播方法。

4.有益效果①变现行的二期父本技术——催两次芽、做两次秧田、播两次种、盖两次膜并分别移栽为一次完成,少环节、少工时,节本、简便;②长芽谷和干谷的播种差期效应为6天左右,抽穗差期效应为2天左右。本方法虽比二期父本技术节本、简便,却达到了二期父本技术适当延长开花历期的优良效果。

四、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父本千粒重和发芽率等情况,每亩按350-500克称取父本;水选种子,除去病粒、瘪粒(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健康度,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和播始期的稳定性,更有利于直播干谷的成秧率,以更好的达到一、二期父本间株数的预期比例);药剂浸种8-10小时;清洗药剂浸种种子后,一半继续浸种、催芽,一半捞起及时晒(凉)干到标准种子水分含量备用;经催芽的一半种子,破胸后保持良好湿度,适当控制根的生长以便于播种,当芽长2厘米左右时开始播种(通过试验和实践,要达到播差期7天左右的等同效果,所播芽谷须是2厘米左右长芽);秧田做成软面,使芽谷和干谷都能大部分体积入泥;按8.5厘米(左右)等穴距点播(因芽较长,芽谷落下时自然形成谷粒向下、谷芽向上的姿态),每穴点1粒芽谷和1粒干谷;点播时掌握好手位的高度,过高,谷粒难以到达预定位置,过低,又近于摆播,手易沾泥,不便操作;盖膜(夏制等无此环节),保持厢面湿润无溏水,直到所播干谷(第二期父本)秧苗两叶时,灌薄水,轻施第一次分蘖肥。其余栽培管理措施同现行方法,只是一定要施用耙面肥,且其用量适当大于现行方法,以补偿一期父本第一次分蘖肥偏迟施用之不足。按中上管理水平栽培,移栽时每穴可达15苗左右,每穴秧苗本田栽一穴,无一、二期之分,移栽也十分方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9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