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模组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8138.9 | 申请日: | 2007-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9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H05K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白璧华 |
| 地址: | 200233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特别涉及一种易于固定和拆解印刷电路板(PCB)的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模组(LCD Module,简称“LCM”)通常包括有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及多个用于固定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框架。参照图1,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有液晶显示面板10、背板20、第一框架30、第二框架40和PCB板50,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图中未绘示),所述第一框架30固定在背板20上,所述第二框架40罩覆于第一框架30上,第一框架30围成的空间可容置液晶显示面板10,PCB板50固定在第一框架30上,目前有多种PCB板固定结构,具体如下:
第一种固定结构采用螺丝固定,通过在PCB板上面开孔,采用螺丝锁附,可有效的固定PCB板,且PCB板通过螺丝与金属件相连接,解决接地的问题,但此种方式需要增加螺丝所附成本,如果PCB板设置在LCM侧边,增加了螺丝锁附的难度,提高了锁附工时,金属件需进行攻牙设计;第二种固定结构采用接地弹片和泡棉的形式固定,其中接地弹片起到PCB板与金属件间的接地作用,泡棉用于固定PCB板,此种方式可有效固定PCB板,但增加了泡棉成本和贴附工时;第三种现有方式采用接地弹片加双面胶带的形式固定,此种方式可有效固定PCB板,但增加了双面胶带成本和贴附工时,同时,不容易拆解,容易有残胶现象。
上述三种方式所要达到的目的均为有效固定PCB板,但不易装配且需额外附材,既耗费装配工时,又浪费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易于固定和拆解PCB板且无需额外附材的液晶显示模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一背板;一第一框架,放置在所述背板上;一第二框架,罩覆在第一框架上;一液晶显示面板,容置在第一框架内;一PCB板,固定在第一框架上;其中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卡钩,所述PCB板上设置有与卡钩位置相对应的卡孔。
所述的第一框架和PCB板间可设置有接地弹片。
所述的背板和PCB板间可设置有接地弹片。
所述的第一框架与卡钩可以一体成型。
基于上述构思,本发明的液晶显示模组由于在第一框架上采用了卡钩定位结构来固定PCB板,有效解决了PCB板的装配和拆解问题,简化了装配,节省了生产工时和人力成本;采用卡钩定位结构后,接地弹片可以和第一框架或背板相连,方便灵活地实现接地。尤其是采用了与第一框架一体成型的卡钩定位结构,避免了额外增加部材(如螺丝所附、泡棉、双面胶带),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PCB板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图4为图2的上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PCB板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地弹片与第二框架接地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地弹片与背板接地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液晶显示面板 20:背板 30:第一框架
31:卡钩 32:开孔
40:第二框架
50:PCB板 51:卡孔
60:接地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2、图3和图4,本实施实例的液晶显示模组至少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背板20、第一框架30、第二框架40和PCB板50,所述第一框架30放置在该背板20上,所述第二框架40罩覆在第一框架30上,液晶显示面板10容置在第一框架30内;PCB板50固定在第一框架30上;所述第一框架30上设置有卡钩31,所述PCB板50上设置有与卡钩31位置相对应的卡孔5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框架30为一塑胶框,第二框架40为一金属框。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填充在第一、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图中均未绘示);第一框架30、第二框架40起到定位液晶显示面板10和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0相邻背面的背光模组(图中未绘示)及加强强度和绝缘的作用,所述PCB板50负责给液晶显示模组提供驱动信号。本实施例中第一框架30与卡钩31一体成型,第一框架30与卡钩31以采用塑胶射出一次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8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波诊断装置
- 下一篇:薄膜晶体管、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