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锂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7693.X | 申请日: | 2007-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5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民;王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H05K7/20;H01M10/5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锂电池 温度 控制 装置 | ||
1.一种动力锂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包含独立散热通道构成的锂动力电池组栅架组装结构、散热介质的外部驱动及通道部分、温度采集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独立散热通道构成的锂动力电池组栅架组装结构包括锂动力电池电芯栅格和独立散热通道栅格,锂动力电池电芯栅格和独立散热通道栅格并排连接,在空间上两种栅格相互间隔,散热通道在两端并联,散热介质的外部驱动及通道部分设置在车辆空调系统与包含独立散热通道构成的锂动力电池组栅架组装结构之间,且与包含独立散热通道构成的锂动力电池组栅架组装结构散热通道的两端相连接,温度采集和控制系统中的温度采集部分位于包含独立散热通道构成的锂动力电池组栅架组装结构内,温度控制部分独立设置在包含独立散热通道构成的锂动力电池组栅架组装结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栅格结构,是在板材上设置窗口和空洞构成的,窗口和空洞面积大于板材面积的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栅格,其高度不一致,而宽度和深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栅格,若其高度低于单个电芯高度,则仅作为独立散热通道栅格,若其高度大于或等于单个电芯高度,则安放铝塑薄膜动力电池电芯,作为锂动力电池电芯栅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介质的外部驱动及通道部分包括:冷却风引入口、冷却风管、冷却风连接膨胀管、送风风扇、排风风扇,空调系统的冷却风引入口与冷却风管一端相连,另一端与冷却风连接膨胀管相连,送风风扇与膨胀管出口相对,送风风扇出口与独立散热通道相连,在散热通道另一侧连接排风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介质的外部驱动及通道部分包括:热交换器、冷却水出水管、水阀、水泵、回水管,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冷却水出水管一端相连,水阀安装于出水管道中间,出水管另一端与各个水泵的入口相连,水泵出口与独立散热通道一端相连,散热通道另一端和回水管一端相连,回水管另一端接热交换器的入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温度采集和控制系统包括:各个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和保护板、控制执行开关、串并联及外部控制接口、断路器,温度传感器位于锂动力电池电芯栅格内,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连接到各个温度控制和保护板,温度控制和保护板对采集到的温度变量进行处理,决定相应控制策略,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信号在输出到控制执行开关,部分控制信号接入外部控制接口,最终各个控制信息经串并联及外部控制接口的对应接口与上位机连接,并控制断路器完成保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电芯单元之间,紧贴电芯单元,对锂电池组整体使用保护的断路器和电池单元的接线端在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池电芯栅格和独立散热通道栅格在空间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769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同类型光谱仪的对比方法
- 下一篇:一种空腔模壳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