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空间交叉传动用磁性齿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7483.0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4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慧宝;徐解民;孙涛;汪如雄;张静;陈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55/00 | 分类号: | F16H55/00;F16H57/00;H01F1/05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空间 交叉 传动 磁性 齿轮 及其 制造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齿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特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空间交叉传动用磁性齿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该齿轮用于传动装置或设备上,特别应用于要求生产环境无尘化的场合,且对轴的传动方向有空间交叉要求的传动装置或设备上。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械齿轮传动机构,由于都是接触式传递,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微粒与灰尘。而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其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所以在当今的传动技术中出现了具有洁净化程度高,无磨损等优点的非齿轮接触的磁性齿轮。但在以往磁性齿轮的技术上,还不能实现非接触空间交叉轴之间的传动,且磁性齿轮多为拼接镶嵌式,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如专利200610112951.3A一种对极永磁结构磁齿轮及其磁齿轮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非接触式空间交叉传动用磁性齿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它能提供洁净、低噪声、低震动的安全生产环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非接触式空间交叉传动用磁性齿轮,包括一个磁性齿轮,其特征在于:
1)其磁极以S极与N极间隔均布于磁性齿轮表面上,
2)磁极倾角为45°螺旋升角,
3)所有磁极的顶面形成一个光滑完整圆柱体。
上述的磁性齿轮整体为钕铁硼材质粘结压制体,其磁极为该粘结压制体外表面径向多极充磁构成的磁极。
一种非接触式空间交叉传动用磁性齿轮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非接触式空间交叉传动用磁性齿轮,其特征在于磁性齿轮是由钕铁硼永磁材料经粘结压制而成,然后由外表面径向多极充磁得到磁极。
一种非接触式空间交叉传动用磁性齿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对空间交叉轴有传动要求且无尘化的生产传动机构上,在所述的非接触式空间交叉传动中,两个磁性齿轮空间交叉应保留有效间隙,能通过两个磁性齿轮的磁极的磁力产生有效扭矩而实现传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实质性特点和优点:本发明的磁性齿轮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以非接触式的实现传统齿轮的传动功能,且较之有防尘和防机械磨损、噪声低、震动小、安全可靠等优点。本发明的磁性齿轮45°磁极倾角能实现空间交叉轴之间的传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磁性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实施例应用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是:参见图1和图2。本非接触式空间交叉传动用磁性齿轮是由钕铁硼永磁材料经粘结压制而成,其外表面光滑且完整,经对其圆柱外表面进行表面径向充磁后得到相邻磁极为异极的多极磁性齿轮。图1中显示本非接触式空间交叉传动磁性齿轮是一个完整的圆柱体,图2显示其磁极倾斜角度为45°螺旋升角。如图3所示,将2个上述磁性齿轮按空间交叉轴安装,两磁性齿轮为非接触,其间留有有效间隙,并使这2个磁性齿轮的45°磁极正好吻合以实现传动。本发明的齿轮传动并非轮齿啮合传动,它是靠磁性齿轮间正负极之间的吸力和斥力来产生扭矩以实现传动。非接触式空间交叉传动磁性齿轮的具体传动工作原理:首先按上述方法将两磁性齿轮安装好后,当磁性齿轮1(主动轮)发生转动时,暂定齿轮1上标号3处的极性为N,而此时齿轮2上标号5处的极性为S,则此时N与S极产生相互吸引,所以齿轮1发生转动时,由于磁引力作用,齿轮2也会发生相对应的转动,且齿轮1上标号4处的极性为S极,则齿轮1发生转动后,其标号4处的磁极也会由于和齿轮2上标号5处的磁极由于是同极,
所以也会产生相斥力,而与齿轮2上标号6处为异极相吸,从而也推动齿轮2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7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邻苯二甲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流化重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