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节色纺纱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7008.3 | 申请日: | 2007-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7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 发明(设计)人: | 孙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太阳卧室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6C9/00;D06P3/872;D06P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314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节 纺纱 面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尤其是一种床上用品的纺纱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床上用品的面料特别是纺纱面料均为单一的原料制成,如采用单一的涤纶材料织成面料则面料挺,手感粗糙,僵硬,如采用单一的棉材料织成面料则防皱性能差,布料不结实,现生产面料的织造工序烦琐,需要先染纱、再织造,然后到印染厂进行后整理,需经过两次印染加工,生产周期长,能源消耗大,生产计划调节灵活性差,生产制成率较低,造成相对生产成本较高,而整理、印染直接影响到布料的成品,现有的印染技法只能达到面料染色的均染性,色彩的一致性,布面染色后没有层次立体感,更谈不上对比色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床上用品的面料选用两种纤维交织,通过纺纱设计、色彩设计、印染技术应用,全方位的配合,使面料具备光洁度好,柔软滑爽的良好手感,根据色彩学并置法空间混色原理,通过显色染色后层次感和立体感强,并具有防皱、洗后免烫的性能,集合了涤纶面料的挺、爽和强力高和棉纤维材料的吸湿透气的性能优点。一种竹节色纺纱面料,其采用全棉精梳棉16S~60S纱作为经纱,20S~60S涤纶渐变竹节纱作为纬纱,通过剑杆或喷气织机交织而形成面料坯布,其特征在于:纬纱是通过不同张力的牵伸形成涤纶和棉比例逐步渐变的竹节纱,其涤与棉的比例为20∶80~80∶20。一种竹节色纺纱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步骤为:原料准备——织造——色彩设计——印染加工,其特征在于:印染工艺步骤通过烧毛工艺提高织物的光洁度,碱减量工艺对涤纶产生5-8%的灰伤,染色采用二浴法,即选用分散染料上染涤纶,活性燃料上染棉,其中具体染料条件为:选用分散染料在130℃条件下浸染恒温染色涤纶,保温染色60分钟后降温清洗,再选用活性染料在60℃条件下恒温染色棉,采用元明粉作为促染剂,选用纯碱作为固定剂,恒温染色60分钟后清洗完成染色。
涤棉竹节色纺纱印染加工工艺的改善可以突出原先先染纱后织造再整理等制成率的局限性,更有利于集中采购、降低和控制生产成本而且激动灵活性增强,便捷于生产调度控制、节约能源、减少排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竹节色纺纱面料,其采用全棉精梳棉21S或32S纱作为经纱,40S或32S涤纶渐变竹节纱作为纬纱,通过剑杆织机交织而形成面料坯布,其特征在于:纬纱是通过不同张力的牵伸形成涤纶和棉比例逐步渐变的竹节纱,其涤与棉的比例为65∶35,其具体每一段的涤与棉的比例为逐步渐变而有别与一般的涤棉混纺纱和断染纱。
一种竹节色纺纱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步骤为:原料准备——织造——色彩设计——印染加工,色彩设计采用同类其特征在于:印染工艺步骤通过烧毛工艺提高织物的光洁度,碱减量工艺对涤纶产生5-8%的灰伤,染色采用二浴法,即选用分散染料上染涤纶,活性染料上染棉,其中具体燃料条件为:选用分散染料在130℃条件下浸染恒温染色涤纶,保温染色60分钟后降温清洗,再选用活性染料在60℃条件下恒温染色棉,采用元明粉作为促染剂,选用纯碱作为固定剂,恒温染色60分钟后清洗完成染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太阳卧室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太阳卧室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70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