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6602.0 | 申请日: | 2007-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1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桂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桂清 |
| 主分类号: | F25B15/06 | 分类号: | F25B15/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梅 |
| 地址: | 20170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溴化锂 吸收 制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板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涉及一种吸收式制冷机,特别涉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背景技术
由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一开始选用了具有大容积的管壳式换热结构,所以与生俱来的体积庞大、耗费金属多以及制造复杂等缺点就成了长期以来难以突破的问题,以至影响到该项技术的选用与发展。
与管壳式热交换器相比,板式热交换器具有结构紧凑、传热系数高并可任意组合等优点,如何用板式结构代换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传统的管壳式结构一直是一个梦想,至今也未能实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制冷机的核心部位上,即对发生器与冷凝器,蒸发器与吸收器的代换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板式结构的容积是换热设备中最小的,体积剧烈膨胀的冷剂蒸汽在蒸发器与吸收器的组合中如何以最小的流动阻力维持设备内的真空度是个核心问题;
2、挡液板是发生与冷凝,蒸发与吸收之间的重要部件,须有一定空间来布置,在板式结构中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机组合似乎也存在着方法上的难度。
也有人采用板壳式结构的制冷机,比如“专利号为99114017.6,名称为板壳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中国专利文件,其特征是,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中的换热装置至少有一个是矩形波纹板壳式换热器,该换热器由壳体和矩形波纹板片组组成,矩形波纹板片组设在壳体内,矩形波纹板片组由波纹板相互层叠构成,并且,每两块矩形波纹板层叠形成的板内通道互通。
从中可以看出,该专利虽然采用了板壳式的结构,并没有达到两个效果:一、体积没有显著减小;二、仍然需要传统的外壳体。
为了克服传统制冷机体积大的缺点,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板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体积大的缺点,提供一种板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显著减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体积和重量。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热交换器,构成板式结构,其中,
所述的发生器、冷凝器设置于同一板面上,构成发生冷凝组合板面,相互之间断开一空间,用于设置挡液装置,所述发生冷凝组合板面不少于二张,重叠设置后整体固定,层间有间隙,形成流道,构成发生器与冷凝器组合;
所述的蒸发器、吸收器设置于同一板面上,构成蒸发与吸收组合板面,相互之间断开一空间,用于设置挡液装置,所述蒸发吸收组合板面不少于二张,重叠设置后整体固定,层问有间隙,形成流道,构成蒸发器与吸收器组合;
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高温热交换器、低温热交换器及冷剂水热交换器,各热交换器设置于同一板面上,构成热交换器组合板面,相互之间断开一间隙,以切断之间不利的传热损失,所述发生冷凝组合板面不少于二张,重叠设置后整体固定,层间有间隙,形成流道,构成热交换器组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发生器与冷凝器组合中,发生器包括一个高压发生器、N个低压发生器,在发生冷凝组合板上,高压发生器居中,二边依序对称排布N个低压发生器、冷凝器,相互之间由挡液板隔开,在板的两端设有开孔,构成流道,其中,N≥0,且为整数,形成N+1效板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N=0,即为单效,N=1,即为双效,N>1时,即为多效。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蒸发器与吸收器组合中,蒸发与吸收组合板上,吸收器居中,两边对称设置蒸发器,相互之间由挡液板隔开。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热交换器组合中,热交换器组合板上高温热交换器居中,两边依序对称设置低温热交换器、冷剂水热交换器,相互之间断开一间隙,以切断之间不利的传热损失,按一定片数重叠组合在一起,形成相互独立的热交换器组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板面呈现“人”字形波纹结构,以利于溶液(或冷剂水)进入板间流道时能够迅速均匀分布于整个板面之上,形成膜状流动,增强质、热的交换效果。
冷剂蒸汽的流动皆在发生与冷凝、蒸发与吸收两大组合内部进行,从蒸汽侧边板间流道于断开处设计成开放型板逢,构成冷剂蒸汽的出入口,故将蒸汽侧板间流道于断开处设计成开放型板逢以构成冷剂蒸汽的出入口,使冷剂蒸汽直接由蒸发器或发生器的侧面经挡掖装置汽液分离后流入吸收器或冷凝器的侧面入口,不仅大大缩短了流动的路程,而且为设计创造了自由扩大流通断面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桂清,未经黄桂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6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站跟踪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终端缓冲区数据量信息上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