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下水及上墩的方法和专用浮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5732.2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0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刁佳生;陈金庐;褚超平;潘润道;乔维杰;董胜龙;张铁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3/00 | 分类号: | B63C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下水 方法 专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下水及上墩的工艺方法和为实施该方法而专门设计的抬船浮箱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下水是将船舶从建造区域移向水域的工艺过程。传统的建造是在船坞和倾斜船台上建造,传统的船台和船坞下水方式对船厂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首先船坞的建设和维护一般耗资巨大,并且倾斜船台均是露天布置,施工环境受气候影响较大,另外,倾斜船台的滑道下水的下滑过程难以控制,安全系数也比较低。
然而,露天水平船台建造船舶就不能采用常规的下水方式。船舶下水设施和船台的布置有密切的联系,两者都是船厂极为重要的生产设施。不同的下水方法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从新建船厂的实际条件出发,需要考虑在露天水平船台上合适的下水方法和设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船舶下水及上墩的方法和专用浮箱装置,解决了传统的船舶下水及上墩的工艺存在的耗资大、施工环境受气候影响、操作过程难以控制而且安全系数也较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下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一带有浮箱平台的深水坞,包括以下步骤:
a)将浮箱牵引至浮箱平台上,浮箱轨道和船台轨道对准并接好;
b)用抬船液压小车将船台上的待下水船舶纵移到浮箱上,至规定位置落墩,然后撤出全部小车;
c)向深水坞及浮箱平台注水,至载船浮箱浮起;
d)横移牵引载船浮箱至深水坞中;
e)排出深水坞内的水,使载船浮箱搁置于深水坞底;
f)打开浮箱注水阀门,再向深水坞内注水,至坞门内外水位相同,此时船舶浮起与浮箱分离,浮箱进水沉入坞底;
g)打开坞门,将下水船舶牵引出坞;
h)关闭坞门,将深水坞和浮箱内的水排干,关闭浮箱注水阀门;
i)再向深水坞内注水,使浮箱浮起;
j)再把浮箱横移牵引至浮箱平台上的指定位置;
k)排出深水坞和浮箱平台的水,使浮箱落到浮箱平台上;
l)拆卸浮箱上的墩木,并将浮箱上的轨道对准船台轨道,准备再次船舶下水操作。
以及一种船舶上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一带有浮箱平台的深水坞,包括以下步骤:
a)浮箱停靠在浮箱平台上,在浮箱上布置船舶坐墩楞木及横梁;
b)向深水坞注水,使浮箱浮起;
c)将浮箱牵引至深水坞上方,深水坞进行排水;
d)排干深水坞内水,使浮箱坐墩在深水坞底;
e)打开浮箱上注水阀门,并向深水坞注水,使浮箱沉底;
f)将上墩船舶牵引至浮箱上方指定位置;
g)将深水坞水排干,使上墩船舶坐墩在浮箱上;
h)将浮箱上注水阀门关闭,向深水坞注水使载船浮箱浮起;
i)将载船浮箱牵引至浮箱平台;
j)将深水坞及浮箱平台的水排干,使浮箱坐落在浮箱平台上,并将浮箱与船台轨道接轨;
k)将液压抬船小车移至对应的横梁下,并起顶横梁;
l)通过液压小车将船舶移至水平船台上实际坐墩。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船舶下水及上墩专用的浮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箱装置为一长方形钢质箱体,箱体内设有横舱壁及纵舱壁将箱体分隔成多个独立的舱室,各舱室的底板上设有注水阀门,箱体的上表面甲板上设有钢轨,箱体内还设有纵向桁架和横向桁架。
所述的箱体的甲板四周设有带缆桩;各舱室的甲板上设有排气孔;箱体底板下设有垫板。
本发明适用于单个或多个露天水平船台上完工船舶进行船坞下水、上墩,专用的浮箱装置用作船舶在下水坞和上坞阶平台之间横移,进行下水或上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整个下水和上墩的过程十分平稳安全,浮箱浮态及船舶稳性处于可控制状态。另一方面,采用液压小车及浮箱装置进行下水的方式,能缩短船坞周期,提高船坞利用率,同一坞可配置多船台造船或修船,提高船厂生产率,使船台串联造船变得更加便捷和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船舶下水工艺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船舶上墩工艺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5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