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空调换热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5698.9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2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恩英;姚玉平;黄圣祥;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空调 换热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涉及换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家用空调的换热器为铝制翅片10通过涨管方式嵌套在U型铜内螺纹管20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目前应用比较广泛。
当空调运行时,冷媒在换热器内流动,期间通过和U型铜内螺纹管20内表面的接触,将热量传送到U型铜内螺纹管20表面,再传送到铝制翅片10上,铝制翅片10和环境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实现了热交换。其存在的缺点是:
1、该换热器中铜材所占比例较大,导致了现空调换热器生产成本很高;
2、该空调换热器中的U型铜内螺纹管为圆柱状结构,此种结构能容纳大量的冷媒,但是冷媒在流动中大多数并不能充分和U型铜内螺纹管内表面接触,从而影响了热交换量,热交换效果不尽理想;
3、U型铜内螺纹管为圆柱状结构,使得其表面只有一半处于迎风面,一半处于背风面,换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换热器,既降低生产低成本又具备较高的换热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改进的空调换热器结构,包括冷媒容纳装置、散热装置,该冷媒容纳装置包括若干扁平管和冷媒收集管,两者之间以固定连接方式连接;该散热装置是翅片,以固定连接方式设置于相邻的两扁平管之间。
进一步,该冷媒收集管内为空心结构,其中设置若干隔断将其内部分隔成几部分。
该扁平管可为多孔状空心结构,其两端是开通的结构。
该扁平管两端插入冷媒收集管,以焊接方式固定。
该翅片以焊接方式设置于相邻的两扁平管之间。
该翅片是具有能增大与外界空气接触面的形状。
该翅片是弯曲的波浪形状,其每个最高点和上排扁平管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固定;其每个最低点和下排扁平管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固定。
该固定连接方式是焊接。
该扁平管、冷媒收集管、翅片是铝制结构。
在换热器表面设置有防腐涂层。
本发明的平行流铝制换热器结构为铝制翅片通过固定连接方式设置在扁型铝制管上,由于铝制管为扁平状,和圆柱状U型管相比,更有利于管内冷媒和管内表面接触,也增加了管外表面的迎风面,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另外因现铜材价格飞涨,采用此平行流铝制换热器可以减少铜材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在家用空调上翅片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邻的两扁平铝管之间焊接波型铝制翅片的局部放大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4为相邻的两扁平铝管之间焊接波型铝制翅片的局部放大侧视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扁平铝管31、32和铝制冷媒收集管1采用固定连接方式,例如焊接在一起,在相邻的两扁平铝管31、32之间焊接波型铝制翅片4,若干组这样的结构组合构成了本发明的平行流铝制换热器。
铝制冷媒收集管1内为空心结构,为控制冷媒的流动方向,内部需要分隔成几部分,如在铝制冷媒收集管1内部设置若干隔断6将其内部分隔成几部分;
扁平铝管两端插入铝制冷媒收集管1,采用固定连接方式,例如焊接固定,扁平铝管31、32为多孔状空心结构,为保证冷媒的正常流动,扁平铝管两端不应堵住,是开通的结构;
每两相邻扁平铝管31、32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方式连接一根波状铝制翅片4,例如在两相邻扁平铝管31、32之间焊接一根波状铝制翅片4。
该波状铝制翅片4具有能增大与外界空气接触面的形状,例如弯曲的波浪形状,其每个最高点41(波峰)和上排扁平铝管31采用固定连接方式,例如焊接固定;其每个最低点42(波谷)和下排扁平铝管32采用固定连接方式,例如焊接固定。进一步,可以在平行流铝制换热器表面增加设置防腐涂层。
当空调运行时,冷媒从平行流铝制换热器第一接管2或第二接管5两个接口中的一个流入,从另一个流出,冷媒流动期间通过和扁平铝管31、32内表面的接触,将热量传送到扁平铝管31、32表面,再传送到波状铝制翅片4,而波状铝制翅片4和扁平铝管31、32外表面和环境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实现了热交换。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于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56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耕机离合拨杆机构
- 下一篇:光纤光栅温度增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