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族维生素烟酰胺在调节体重、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中的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5071.3 | 申请日: | 200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1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翟琦巍;张芳;孙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455 | 分类号: | A61K31/455;A61K31/51;A61K31/714;A61K31/4415;A61K31/525;A61K31/519;A61P3/10;A61P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迅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生素 烟酰胺 调节 体重 血糖 胰岛素 敏感性 中的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具体涉及B族维生素在预防、控制或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以及糖尿病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肥胖是一种身体内脂肪过度蓄积以至威胁健康的慢性疾病,是由于机体脂肪细胞数量增加或体积肥大致使人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或者体重指数>25kg/m2的病理状态。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
肥胖症作为一种全身内分泌代谢疾病,不但影响体态和活动,而且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痛风、脂肪肝、内分泌失调、肺泡低换气综合征、胆囊炎等密切相关,以及抵抗力低下而易感染,故有损健康和有碍延寿。目前肥胖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全球目前有3亿人患肥胖症,13亿人超重。肥胖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的一种状态。
一般来说,能量的获得大于消耗时促进发胖。体内有许多调节机制促进进食与产热,进而调节体脂量,使人们保持正常体重。当这些调节机制异常时,能量平衡状态被打破,导致肥胖发生。经过研究目前有近200个肥胖相关基因被发现。所述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要作用于下丘脑的生物因子:神经内分泌递质神经肽Y(NPY)、阿片促黑激素皮质素原(POMC)、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AgRP、增食因子(orexin)、5-羟色胺、肠道分泌的脑肠肽,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等;交感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反馈机制均能调节机体能量平衡。②主要作用于外周脂肪细胞的调节因子有:肿瘤坏死因子α、解偶联蛋白(UCP)、还可通过激活或抑制脂肪细胞上的β3-肾上腺素受体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转录共激活因子(PGC-1)调节体脂含量。
目前开发的减肥药物分为三大类:抑制食欲的药物、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和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减肥西药的研究集中在:肾上腺素能药物,该药物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起到抑制食欲减少摄食的作用;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作用于CNS的5-羟色胺受体,增加饱腹感而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单胺再摄取抑制剂,西部曲明是该类药物的代表,它能减少摄食,增加产热;脂酶抑制剂,奥利司他是该类药物的代表,它能抑制胰腺和胃肠中的羧基脂酶及磷脂酶A2活性,从而抑制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降低体内脂肪储存而减轻体重。
然而,目前市场上很多减肥药物在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还无法保证。目前对减肥药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通路,因而极易引起副作用。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减肥作用靶点,最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因子来实现减肥。
目前鉴于β3-AR激动剂的研究开发也是减肥药筛选的新思路,开发了AD9677、CP-331、679等二十余种药物,它们对β3-AR具有高度选择性,在动物模型中效果肯定。另外,多酚类物质减肥作用的研究也小有成果,现已经开发出减肥保健品茶多酚(EGCG)。研究发现,长期服用茶多酚(4g/d)不仅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而且对促进肝脏中脂质的代谢都有促进作用。但其缺点是作用时间长。
肥胖与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关系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世界糖尿病的人数目前已增加至1.7亿,预计至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6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II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其原因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及胰岛素作用环节障碍所致。所以,通过增强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酸氧化代谢,抑制肝糖输出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是一条有效的治疗II型糖尿病的途径。
目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主要包括噻唑烷二酮类、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及双胍类降血糖药。
噻唑烷二酮类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胰岛素增敏剂,代表药有曲格列酮(Troglitazone),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和吡格列酮(Pioglitazone)。该类药物的作用靶点是核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PARγ)。但此类药物在有效地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往往会诱发低血糖、体重增加和肝功能受损等副作用(Yki-S H.Thiazolidinediones.N Eng J Med 2004351:1106-11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50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缝纫机用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
- 下一篇:能平稳上下楼梯的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