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整流导管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44934.5 | 申请日: | 2007-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8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姚银弟;徐兴智;周飞;陈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9/06 | 分类号: | B63B9/06;B23K3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泽纯 |
| 地址: | 20012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整流 导管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特别是一种船舶整流导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整流导管是船舶上重要的节能部件,能够使得船舶在推进过程中改善船桨处的水流,达到降低能耗和增加推力的作用。
整流导管是由一组圆台形的双壳体组成,安装在船舶的艉部,位于螺旋桨出口处,两侧各设有一个,如图1所示,图1是整流导管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整流导管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水流状态,是一种重要的船舶推进节能装置。请看图2,是图1中整流导管的E-E向剖视图。由图可以看出,该整流导管包括有内壳板1和外壳板2,内壳板1是由多个火工双曲面板焊接组成,外壳板2为一组圆台型曲面板。整流导管的外壳为筒体形式,内壳为流水型的曲面,内壳和外壳之间固定有若干线形的肘板7。
船舶的整流导管的结构看似简单,制作过程却相当复杂。现有技术中,设计时把胎架设计成内胎架,实际生产中是逐步把块状的内壳组板放置于胎架上铺板,多个块状的内壳组成板形成内壳板,然后在内壳板上划线并固定肘板,然后在肘板上固定轧制完成的外壳板。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因为采用的胎架并非实心体,则在线型铺板、定位和焊接时的变形难以控制。现有技术中的内壳板为基面制造整流导管还存在着胎架诸如铺设困难,精度低,制造工时长,花费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船舶整流导管的制造方法,利用该方法使整流导管在制造过程焊接变形易于控制,同时使制造出的整流导管精度高,制造所花费工时短,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整流导管的制造方法,该整流导管包括内壳板和外壳板,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利用方形钢板分别制作艉胎板和艏胎板,并在艏胎板的顶端加工出半径为R1的半圆形的第一豁口,在艉胎板的顶端加工出半径为R2的半圆形的第二豁口,将艉胎板和艏胎板平行放置于制造场地内,由艉胎板和艏胎板组成一个胎架;
②设置胎架的水平基面S并选定其最低点,调整艉胎板和艏胎板,使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的圆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的水平基面S,将该胎架固定于制作场地内;
③拼装出外壳平板,并将该外壳平板轧制成半圆锥面形的外壳板,该外壳板的一端半径为R1,另一端半径为R2;
④在所述的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内架设制作完成的外壳板,外壳板半径为R1的一端置于第一豁口内,半径为R2一端置于第二豁口内,并将外壳板点焊在胎架上;
⑤在外壳板内划定位线,并将多个肘板安装在外壳板内所划出的定位线上;
⑥在各个肘板的上端安装块状的内壳组成板,内壳组成板安装后形成完整的内壳板,检验并调整后完成该整流导管的制造。
所述步骤①中胎架的艉胎板和艏胎板之间平行设置有加强胎板。
所述步骤⑤中肘板为线型板,多个线型的肘板固定于外壳板中形成具有内壳板线型的端面。
所述步骤⑥中的内壳组成板与肘板之间设有衬垫。
本发明的技术优点:
本发明采用以外胎架为基准进行整流导管的制造,改善了现有技术中以内胎架为基准制造整流导管的缺点,即内胎架为基准进行制造会使各个线性的肘板和线性分布的肘板带来整流导管的变形,易于控制整流导管制造过程的变形,保障整流导管内外线性的精确度。以外胎架外基准制造整流导管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了制造时间,加快了整船的建造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整流导管在船舶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整流导管的E-E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船舶整流导管制造方法中艉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船舶整流导管制造方法中艏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船舶整流导管制造方法中的制造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整流导管制造方法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船舶整流导管制造方法是针对现有的以内胎架为基准制造整流导管时存在的问题,采用外胎架制造方法,达到了原有技术中设想不到的效果。
实施例1
下面以50000吨级船舶上整流导管的制造来具体说明本发明方法的实践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49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用于WEB服务的授权策略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变焦镜头及投影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