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醇基含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4884.0 | 申请日: | 2007-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8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飞;谢华清;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5/10 | 分类号: | C09K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宁芝华 |
| 地址: | 201209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醇基含碳 纳米 流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且导热系数有较大提高的醇基含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热流体在许多领域,如能源、化工、汽车、建筑、微电子、信息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流体介质,如水、醇、油等,其导热系数较低,而热交换系统的传热负荷和传热强度日益增大,低传热性能的换热工质已成为制约高负荷传热和特殊条件下强化传热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在能源、化工、微电子、信息等高技术领域。因此,研制导热系数高、换热性能好的高效传热流体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1995年,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Choi首次提出纳米流体(nanofluids)的概念[U.S.Choi,in: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Non-Newtonian Flows,ASME,New York,(1995):99]。所谓纳米流体,是指把金属或非金属纳米粉体分散到水、醇、机油等传统换热介质中,制备成均匀、稳定、高导热的新型换热介质。然而,碳纳米管的惰性(non-reactive)表面、管与管之间固有的范德华力、极大的比表面积和长径比,使其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条件下直接分散在极性基体流体中往往产生非常严重的团聚[C.Park et al.,Chem.Phys.Lett.(2002)364:303]。而选择表面功能化且被截断成最佳长径比的碳纳米管来制备纳米流体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还发现: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提高存在很强的温度依赖关系,这不仅限制了纳米流体的应用范围,而且也不利于热管理工程设计。因此,制备导热系数高,且导热系数增加率随温度变化很小,具有热稳定性的纳米流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含分散剂、无介质污染,具有高导热系数及热稳定性的醇基含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即通过将表面功能化及进行截断短化处理的碳纳米管,在搅拌和超声振动条件下,分散在基体流体醇中,得到不含分散剂的醇基含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热稳定性差,导热系数增加率随温度变化很大的缺点。
醇基含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碳纳米管表面进行羟基化处理;
b)在搅拌和超声振动条件下,将碳纳米管直接分散到基体流体醇中,其中碳纳米管占0.2—4vol%,基体流体醇占96—99.8vol%。
所述的进行羟基化处理的碳纳米管包括单壁、双壁及多壁碳纳米管。
所述的基体流体为乙醇,乙二醇及丙三醇。
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醇基含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因其不含分散剂,从而无介质污染,可在较高温下使用,导热系数增加率随温度变化很小,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热管理工程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乙二醇基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提高率随温度变化图;
图2丙三醇基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提高率随温度变化图。
由图可见,不同碳纳米管浓度的醇基纳米流体,其导热系数提高率随温度变化较小,在测试的温度范围内不超过1.6%,说明制备的醇基含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将体积份额配比为0.2%的表面羟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与体积份额配比为99.8%的乙二醇相混合,超声振动2小时左右。形成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乙二醇增加3.5%。
实施例2:将体积份额配比为0.4%的表面羟基化的双壁碳纳米管与体积份额配比为99.6%的乙二醇相混合,超声振动3.5小时左右。形成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乙二醇增加8%。
实施例3:将体积份额配比为1%的表面羟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与体积份额配比为99%的乙二醇相混合,超声振动8小时左右。形成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乙二醇增加17.5%。而相同碳纳米管浓度的水基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提高只有12%。
实施例4:将体积份额配比为2%的表面羟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与体积份额配比为98%的乙二醇相混合,超声振动12小时左右。形成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乙二醇增加36%。
实施例5:将体积份额配比为1%的表面羟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与体积份额配比为98%的丙三醇相混合,超声振动9小时左右。形成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丙三醇增加16%。
实施例6:将体积份额配比为2%的表面羟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与体积份额配比为98%的丙三醇相混合,超声振动14小时左右。形成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丙三醇增加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4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微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仿云石塑料及其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