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劲节能火花塞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4868.1 | 申请日: | 200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0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泽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3/40 | 分类号: | H01T13/40;F02P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常明 |
地址: | 20043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劲 节能 火花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点火火花塞,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燃气、燃油发动机点火装置的强劲节能火花塞。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点火装置中的火花塞,其结构多数是由一个正极和一个与之隔离接地的负极组成,由于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只有一个点火触点,因此在高压点火过程中很容易使触点间隙变形,使得点火能量小,点火效果差,缩短了使用寿命。
鉴于上述情况,研发发动机的工程师们试图通过在火花塞负极圈上设置三个触点或多个触点,但由于设置三个触点是在一个极体上,因此实际上并不能解决一个触点所存在的问题,与此相反更容易造成触点之间间隙不一致,造成发动机气缸内混合气燃烧不完全,容易结炭而炽热点火,使得油耗高,尾气排放超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强劲节能火花塞,它解决了传统火花塞点火能量小、点火效果差、使用寿命短以及造成燃烧不完全、容易结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强劲节能火花塞,它包括接线螺母、绝缘体、接线螺杆、陶瓷体以及壳体,所述壳体中部设有进气孔,在进气孔处装有单向阀钢珠和环形弹簧并构成单向阀,在环形弹簧的下面安装密封垫圈;所述壳体与陶瓷体之间设有连接螺纹副间隙并与进气孔相通;所述壳体头部装有中心正电极和侧边负电极,中心正电极与侧边负电极互相垂直,其沿边均匀布置。
本发明的强劲节能火花塞能点燃发动机气缸内工作的稀薄混合气,当火花塞构造内合适的螺旋气流扰动时,位于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浓度便逐渐稀薄,使得燃烧充分。本强劲节能火花塞适用于各种型号的用火花塞点火的燃气、燃油发动机上的点火装置。
使用本发明的强劲节能火花塞,能提高火花塞的点火能量,优化点火位置,延长点火持续时间,提高点火区域的温度,使得混合气完全燃烧,达到强劲节能、净化空气、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强劲节能火花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火花塞与喷油嘴配合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发明的一种强劲节能火花塞装有接线螺母1、绝缘体2、接线螺杆3、陶瓷体9以及壳体4。
在壳体4中部设置进气孔5,进气孔5设计成锥形孔。在进气孔5处装有单向阀钢珠6和环形弹簧7并构成单向阀,在环形弹簧7的下面安装密封垫圈8。
在壳体4与陶瓷体9之间设置连接螺纹副间隙12并与进气孔5相通。将火花塞壳体中部与气缸体螺纹接口上部设计成锥形进气孔5,对气缸内燃烧时,通过连接螺纹副间隙12吸入新氧气参与燃烧。
壳体4头部装有中心正电极11和侧边负电极10,中心正电极11与侧边负电极10互相垂直,其沿边均匀布置,垂直叠边。如图1中所示,中心正电极11的头部设计成圆帽形,侧边负电极10设计成锥形边。
本发明的火花塞利用分层燃烧原理,即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浓度高,其余处混合气稀一点,以达到均质燃烧的效果。在燃烧时,火焰中心即火花塞附近的可燃混合气浓度对于着火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浓度值为12~13.5偏浓的范围内,最适宜点火,即着火性能好,但是一旦已经形成火焰,则由于其高温和强涡流的作用,燃烧室中其余区域的混合气即使很稀,也能点燃,传播火焰并继续燃烧。
参看图2,喷油嘴22在火花塞21附近造成较浓的混合气,并由火花塞螺旋气流扰动,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不论采用非均质混合气还是均质混合气,稀薄燃烧汽油机都要组织适当的缸内空气运动,以促使油束雾化和加速燃烧。稀薄燃烧汽油机普遍采用多气门技术,分层充气和缸内空气运动的电子控制往往和多气门技术联系在一起,如图2中所示,缸内空气运动主要有空气翻滚气流23和混合气进气螺旋涡流24。
本发明的强劲节能火花塞在安装使用时,当中心正电极接通电源后,由于锥形负电极与帽形正电极的沿边均匀布置,垂直叠边,而不受气缸内高压气体干扰。为了确保火花不间断地在沿边逐级传递,本火花塞由金属和陶瓷材料复合制造,使得点火时间延长。由于火花束集中在沿边,其强度好,寿命长,直接提高了点火效果,要比传统火花塞的火力强度提高7~8倍,达到强劲、节能、环保的功效。
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换、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泽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泽周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48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