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干法室温改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4745.8 | 申请日: | 200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2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林;吴明霞;李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8 | 分类号: | C01B31/08;H01G9/15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宁芝华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电极 材料 室温 改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干法室温改性方法,是将一种活性炭材料,利用机械设备在干法室温情况下,对其颗粒孔径大小、孔径分布、比表面积、以及结晶度加以改变,改性后的活性炭可用作超级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背景技术
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以下简称EDLC)是依靠电化学双电层原理来实现电荷的释放与储存的,由于具有传统电容器功率密度高和充电电池能量密度大的优点,对环境无污染,应用温度范围广,被认为是介于充电电池和传统电容器之间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器件,既可作为主电源又可用作后备电源,如便携式仪器设备、数据记忆存储系统、电动玩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和应急后备电源等,尤其与蓄电池联合组成混合动力系统将解决电动汽车能源的难题。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也正在加速EDLC的产业化进程。活性炭是双电层电容器使用最广泛的电极材料,它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电化学稳定性较好,研发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理论上,活性炭的比电容量可达200-400F/g以上,但是,现有的双电层电容器所用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有限,结晶性和导电性较差,电容漏电较大,以活性炭为电极的双电层电容器的电容量远未达到理论预期值。
目前,旨在提高活性炭性能的改性方法大多是湿法化学方法,如气、液相氧化处理和活化处理,以及采用多次活化的方法,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活性炭的表面积和孔隙率,提高其电化学性能;这些湿法化学改性的方法多以高温、长时间炭化活化工艺为主。例如,美国专利商标局2007年3月15日公布了一种名为“电容器电极的改性活性炭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号:20070060476),其中电极材料的改性步骤是:碱性溶液处理-硝酸溶液处理-氨水清洗-干燥-在135℃~950℃温度下热处理。美国专利商标局2007年5月10日还公布了一种名为“用于活性炭生产的炭化装置”的发明(专利号:20070101912),它主要利用过热蒸汽对活性炭进行加热活化和炭化处理。中国专利(申请号:02130063.1)公布了一种名为“具有高比电容的成型活性炭电极的制备方法”,它是在活性炭颗粒上负载金属离子,经过高压成型并在700℃~900℃下高温炭化,从而提高材料的比电容。这些高温氧化预处理、高温碳化处理、高温活化处理等工艺,虽然对活性炭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但带来了高能耗、附加污染和活性炭其它性能的降低。此外,在进行活化处理时,不同的活化温度会形成不同的表面官能团,而表面官能团的存在对电极的漏电特性、稳定性都有影响,必须进行再处理。但多次高温活化处理会使活性炭材料收缩,电阻率增大,整体电化学特性变差。另一方面,这些湿法化学方法产生的排放物还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干法室温改性方法,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利用湿法化学方法增加活性炭的表面积和孔隙率,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所采用的高温、长时间炭化活化带来的高能耗、附加污染和活性炭其它性能的降低等弊端。本发明不但可以改善和优化活性炭的孔结构和结晶性及其导电性,而且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不排放污染物。
活性炭电极材料的干法室温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滚压振动磨机(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9112092.2)作为活性炭电极材料改性设备;在惰性气体环境、干法和室温条件下进行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将滚压振动磨机置于手套箱中,封闭出料口,将待加工的活性炭样品和添加剂混合均匀,由加料口加入磨机筒体内;
b)用空气过滤网将磨机加料口封闭,再将整个手套箱封闭,利用真空泵将手套箱及振动磨机筒体抽成真空,然后充入惰性气体。抽气和充气应反复进行,直到整个手套箱中的气氛完全由惰性气体控制,并且与外部大气压平衡为止;
c)通过微机设定振动频率和研磨时间并完成全部操作,即得到改性的活性炭电极材料。
所述的惰性气体环境,最好为氮气。
改性的振动频率和研磨时间可以根据原料的颗粒尺度和形貌确定,并由微机程序控制执行。
本发明采用的干法室温是指:对整个过程不加水分,不加湿度,而且不加热,不制冷,保持自然温度。
研究证明,在干法室温条件下,滚压振动磨可以通过对活性炭加载而减小其颗粒粒度,改变其孔径分布,有效提高中孔(孔径在2-50nm)在材料比表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由于中孔对提高比电容的贡献最大,这种改性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这种方法还可以提高活性炭晶粒的取向性,即提高材料的结晶性,从而改善其导电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4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