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克氏原螯虾软壳虾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4276.X | 申请日: | 200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2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成永旭;王弢;吴旭干;杨筱珍;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水产大学 |
主分类号: | A22C29/02 | 分类号: | A22C2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俊立 |
地址: | 2000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克氏原螯虾软壳虾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软壳虾的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适宜于进行软壳螯虾生产的种类主要为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头胸部较大,硬壳虾可食部分不高,仅为15%左右。螯虾在生长阶段需要蜕壳,刚蜕壳后的软壳螯虾可食部分大大增加,可食部分超过90%,几乎整体可食。蜕壳后的软壳克氏原螯虾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它不仅是宾馆、酒楼的高档菜肴,又是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特色菜肴,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与硬壳螯虾相比其经济价值大大提高,故软壳螯虾受到广泛的关注。
美国人非常喜爱吃软壳克氏原螯虾这种食品。美国成为最早开发和利用软壳克氏原螯虾的国家,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软壳克氏原螯虾最多的国家。在美国,软壳克氏原螯虾的市场价格为硬壳克氏原螯虾的10倍甚至更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软壳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迅速,生产方法不断改进,逐渐由原来的开放式流水高密度养殖生产系统发展到较为成熟的全封闭循环式生产系统,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软壳克氏原螯虾生产模式,但这种生产办法费时,费工,需要一套工厂养殖设施,所以生产成本很高。
我国克氏原螯虾来源于不同产地,到加工厂之前都经过抓捕和运输,按照传统的循环水生产软壳龙虾,需要人工不停分拣软壳龙虾,死亡率高,损失大。而且蜕壳以后要及时分拣,以防其壳变硬。
我国克氏原螯虾资源丰富,产量巨大,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成本低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用硬壳虾加工成软壳虾出口欧美,将会极大激活欧美市场对软壳虾的需求,从而带动国内克氏原螯虾养殖产业化和加工的迅速发展,同时有利于出口创汇,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而且大力发展软壳虾生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发明内容
一种克氏原螯虾软壳虾生产方法,包括筛选将要蜕壳的克氏原螯虾、手工去旧壳、包装保藏。①首先选择甲壳呈暗棕色,且整个甲壳颜色比较一致而两侧的甲壳底缘颜色较淡,甲壳脆而柔软,稍加用力即会破裂,将旧的甲壳从两侧底缘微微上滑,会露出新生成的软壳的虾,而后进行手工去除旧壳;②手工去除旧壳过程:手工剥壳前,将筛选的虾,先用小钳子将大螯破裂,便于剥壳;剥壳时剪除头胸部步足及腹部游泳足,保留大螯;接着沿甲壳两侧底缘由头胸部后方逐步向前轻轻掀起去除旧的头胸部甲壳,之后再用剪刀从腹部背侧中央开口,然后向腹部和后部剥去旧壳;剥壳后,用镊子去除头胸部两侧鳃及头胸部的胃石;③选择个体大小基本一致的剥制软壳虾平铺于包装袋中封袋冷冻保藏。
本方法采用人工剥制软壳克氏原螯虾,不受养殖设施影响,一般的小龙虾加工场都可进行,方法简便易行、生产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克氏原螯虾冻虾仁生产之前,筛选出将要蜕壳的克氏原螯虾。 软壳克氏原螯虾生产的关键是选择甲壳比较暗淡的棕色,而且整个甲壳颜色应比较一致,但克氏原螯虾两侧的甲壳底缘(与头胸部步足结合部)颜色较淡,用手挤压,感觉甲壳脆而柔软,稍加用力即会破裂,将在24小时之内蜕壳的克氏原螯虾,旧的甲壳从两侧底缘微微上滑,露出新生成的软壳。
挑选好的克氏原螯虾,进行手工去除旧壳,从而获得软壳虾。具体剥壳方法是用剪刀小心剪除头胸部8个步足以及腹部的游泳足,保留大螯,接着沿甲壳两侧底缘轻轻掀起旧的甲壳,由头胸部后方逐步向前延伸,去除甲壳;软壳克氏原螯虾人工剥制选留出大螯,所以在剥制之前,首先用小的钳子将大螯破裂,便于剥制,随后用剪刀从腹部背侧中央轻轻开口,然后向腹部和后部慢慢剥去旧壳
旧壳全部剥掉之后,用镊子去除头胸部两侧鳃及头胸部的胃石。
整理整只软壳虾,然后进行包装。选择个体大小基本一致的剥制软壳虾,12个为一包装,平铺于包装袋中封袋真空冷冻保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水产大学,未经上海水产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42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