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酯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4246.9 | 申请日: | 200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0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芬儿;鲍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1/20 | 分类号: | C07D491/20;C07D47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及其 类似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乙基-2-羟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氧-1,2,3,5-四氢吲哚哩啶]-乙酸酯类化合物(I)及其类似物(III)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乙基-2-羟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氧-1,2,3,5-四氢吲哚哩啶]-乙酸酯(I)及其类似物(III)是合成20(S)-喜树碱[20(S)-camptothecin]类抗癌药物的关键中间体。本化合物未有报道(R1=乙基;R2=乙基),反应多是在原位先进行卤代再进行后续反应。本反应能够避免复杂的卤代反应,从而为喜树碱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此类反应的通常合成方法是低温下用强碱及过氧化物进行反应,存在着很大缺陷,如条件苛刻、操作不便、环境不友好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氧化方法制备2-乙基-2-羟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氧-1,2,3,5-四氢吲哚哩啶]-乙酸乙酯类化合物(I)及其类似物(III),并为合成喜树碱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路线。
本发明在非质子溶剂中,在自由基引发剂及少量的醇存在下,通入氧气将2-乙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氧-1,2,3,5-四氢吲哚哩啶]-乙酸酯类化合物(II)的α位氧化生成带有羟基的氧化产物2-乙基-2-羟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氧-1,2,3,5-四氢吲哚哩啶]-乙酸酯类化合物(I)及其类似物(III)。收率为44.1%,纯度大于96%。此方法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适合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中2-乙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氧-1,2,3,5-四氢吲哚哩啶]-乙酸酯类化合物(II)与自由基引发剂、碱、醇的摩尔比为0.001~0.2∶0.1~10∶0.001~0.2,反应即可顺利进行。化合物(II)与有机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10~80,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或两者的混合物(DMF∶THF=1∶3~1∶5),溶剂可以回收利用,控制反应温度为10~150℃,反应时间为1~50小时。
本发明最佳反应条件为:
(1)2-乙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氧-1,2,3,5-四氢吲哚哩啶]-乙酸酯类化合物(II)与自由基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0.01~0.1。
(2)2-乙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氧-1,2,3,5-四氢吲哚哩啶]-乙酸酯类化合物(II)与碱的摩尔比为0.1~1。
本发明中,反应用的碱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钙、氢氧化铯、叔丁醇钾、氢化钠、甲醇钠、乙醇钠或二异丙基氨基锂(LDA)等;反应用的自由基引发剂为碘、二甲基偶氮异丁腈(AIBN)或过氧化二苯甲酰(BPO)等;反应用的醇为甲醇、乙醇、异丙醇或叔丁醇等;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腈、乙二醇二甲醚、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乙醚、四氢呋喃或异丙醚等。
(3)2-乙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氧-1,2,3,5-四氢吲哚哩啶]-乙酸酯类化合物(II)与醇的与醇的摩尔比为1∶0.001~0.01。
(4)2-乙基-2-[6-氰基-1,1-(亚乙二氧基)-5-氧-1,2,3,5-四氢吲哚哩啶]-乙酸酯类化合物(II)与有机溶剂最优的重量体积比为1∶10~50。
(5)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0~70℃,反应时间为6~30小时。
(6)自由基引发剂为碘。
(7)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或两者的混合物(DMF∶THF=1∶4)。
本反应具有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纯度高,成本低等优点,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4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