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扭杆刚度测试的可调式装夹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4083.4 | 申请日: | 2007-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1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康;刘春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G01N3/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 地址: | 20023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刚度 测试 调式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杆刚度测试夹具,尤其是一种用于微型扭杆刚度测试的可调式夹具机构。
背景技术
航天微型扭杆是挠性陀螺仪中的核心元件,对其刚度的测量有单独测量和装配后测量两大类。按测试原理,分静态测量法和动态测量法两大类。
1.静态测量法
静态测量法测出通过确定施加在扭杆(或挠性接头)上的力矩M和转角θ(或力和位移)的大小,直接利用下式计算出刚度值。
式中:M为测得的施加于扭杆上的扭矩值,单位一般为,mN·m或g·cm;θ为对应于M的扭杆产生的扭转角,单位一般为,rad。
静态测量法沿用吊挂砝码法(见图1),即把挠性接头固定在基座20上,基座20通过锥体安装在光学分度头22上,用准直光管对准镜片21反射光线,记录光学分度头的角度值;通过吊挂砝码23实现接头相对扭杆轴线的扭矩载荷,使接头产生绕其扭杆轴线的角变形;转动光学分度头,用准直光管再次对准镜片反射光线,纪录光学分度头的角度值;两次角度值之差,就是接头在力矩载荷下的转角值。
传统的静态测量方法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测量的精度也与操作者有关。为克服这些不足之处,采用一种由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单片机系统构成的刚度自动测试装置,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挠性接头33固定在测量夹具34中,上部连一测量环32,力传感器30有传动机构带动上升,与测量环32接触,记录此时力传感器30和位移传感器31的读数F0、S0,继续上升力传感器30,得到F1、S1,则接头角刚度K可以表示为:
其中:L为测量环半径。
另一种是基于微型计算机的刚度测量装置,该装置的挠性接头44固定在在测量夹具45中,通过微位移机构和标准弹簧片42经测头43对接头施加微力从而使其产生角位移并通过位移传感器40间接得到此角位移,所施加的力则由标准弹簧片42的变形计算间接得到。另外利用微动台架41和薄片弹簧实现微量弯矩加载,通过微位移的测量间接得到转矩和转角的自动测量方法,该方法在原理实际上与第一种方法一致,只是结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标准弹簧或者薄片弹簧都是弱刚度弹性件,系统地稳定性和精度就受到了局限。图3表明了这两种方法的测试原理。
2.动态测量法
挠性接头角刚度动态测量法的原理可以由图4表示,其基本原理是挠性接头52固定在在测量夹具53中通过对接头施加弯矩激励50,使其产生一定的振动响应,继而通过测振传感器51测出接头振动的响应特性,通常为位移函数的时间历程,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再根据式(3),进一步求出挠性接头的角刚度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40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