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楼宇管理中组网的系统及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3424.6 | 申请日: | 2007-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0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刚;习志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木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12/46;H04L12/6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 地址: | 200433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zigbee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楼宇 管理 组网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楼宇管理中组网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关、第二网关、至少一第一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至少一第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RS485有线网络;所述第一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第一网关与互联网相连;所述第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第二网关与RS485有线网络相连,所述RS485有线网络与互联网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楼宇管理中组网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包括用于连接两个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子网或者进行信道迁移的信道网关,所述信道网关包括两个通过串口通信的Zigbee网络单元a和网络单元b,所述信道网关具有第一射频信道和第二射频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楼宇管理中组网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包括用于连接两个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子网或者进行信道迁移的信道网关,所述信道网关包括两个通过串口通信的Zigbee网络单元a和网络单元b,所述信道网关具有第一射频信道和第二射频信道。
4、一种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楼宇管理中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网关、第二网关、至少一第一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至少一第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RS485有线网络;所述第一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第一网关与互联网相连,所述第一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第一网关将需要采集的数据发送至互联网;所述第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第二网关与RS485有线网络相连,所述RS485有线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所述第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将需要采集的数据依次经过第二网关、RS485有线网络发送至互联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楼宇管理中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包括用于连接两个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子网或者进行信道迁移的信道网关,所述信道网关包括两个通过串口通信的Zigbee网络单元a和网络单元b,所述信道网关具有第一射频信道和第二射频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楼宇管理中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包括用于连接两个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子网或者进行信道迁移的信道网关,所述信道网关包括两个通过串口通信的Zigbee网络单元a和网络单元b,所述信道网关具有第一射频信道和第二射频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楼宇管理中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第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的地址分配方式中包括子网号、网络类型和站点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楼宇管理中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网号编码为4bit;所述网络类型编码为4bit,所述站点地址为16bit。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楼宇管理中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假设某一第一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或者某一第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均工作在第一信道,所述信道网关的信道迁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网络单元b的工作信道从第一信道更改为第二信道;
第二步:工作在第一信道的网络单元a向全网发送修改工作信道至第二信道的广播命令;
第三步:节点收到该命令后,向信道网关回复节点的地址,信道网关收到回复后,记录各个节点的网络地址;
第四步:工作在第二信道的网络单元b发送邀请到各个已经记录的且更改了工作信道的节点,各个节点通过第二信道回复应答给信道网关;
第五步:如果回复成功的节点数量与信道网关中记录的节点不一致,则重复第一、二、三、四步,如果一致,则结束信道迁移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木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木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342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化物结合碳化硅陶瓷膜管
- 下一篇:电场致发光的三唑类金属络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