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锅炉中烟气酸性气体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3076.2 | 申请日: | 2007-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2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沈晓林;朱基木;布莱恩·辛吉斯;刘贵苏;胡平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摩博泰科(美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3/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丹莉 |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锅炉 烟气 酸性 气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锅炉产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锅炉中烟气酸性气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减少硫化物是能源和工业锅炉产业的重要任务,SO2是可溶解在水和含水液体中的无色气体,主要因含硫燃料或废物的燃烧而产生。SO2一旦排放到大气,会反应生成H2SO4、无机硫酸盐化合物、和有机硫酸盐化合物。同样,SO3也会转化成H2SO4。
脱硫系统是非常庞大和复杂的,脱硫的二个主要技术为吸收和吸附。两种方法是通过被吸收的二氧化硫和无机盐(如碱)发生中和反应来防止硫排入环境。碱在吸收反应中使用最多,例如钙、氧化镁和碳酸盐。
湿法(吸收)利用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的可溶性将它从气体中去除。一旦二氧化硫溶解形成H2SO3,会与氧化剂发生反应形成无机硫化物(SO3-)和硫酸盐(SO4-)。这个过程能防止溶解的二氧化硫发生再扩散和再散发。这些系统在低温时运作并且或被安装在尾部烟道中附近。此系统一般都有较高的脱硫效率,但是系统庞大、建筑费用较高,另外,操作和维修费用比较昂贵。
干法(吸附)由吸附系统吸收。在这个类型的控制系统中,一种干燥碱性粉末被注射入烟气中。二氧化硫吸附在碱性微粒的表面并与之起反应形成化合物沉淀。可以有效地使用各种各样的碱作为吸附剂,其中碱性氢氧化钙是最常使用的吸附剂。干燥喷入系统用于中小型机组,旋转喷雾系统用于大型机组。他们的工艺比较复杂,效率偏低,成本比较高。
因此,吸收和吸附减少二氧化硫系统和方法既昂贵效率又低。因此有必要寻找一个新的减少二氧化硫系统和方法。该方法的副产品应该容易被处理,通过喷入吸附剂可以达到烟气中大于70%的硫的脱除率,并且减少设备需要(和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锅炉中烟气酸性气体的方法,从而可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锅炉烟气中酸性气体的脱硫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降低锅炉中烟气酸性气体的方法,采用炼钢副产物石灰石泥浆作为吸附剂。
所述的降低锅炉中烟气酸性气体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采用炼钢副产物石灰石泥浆作为吸附剂;
(2)在一个强空气分级燃烧的锅炉,有大量空气以足够高的速度被注射入锅炉上部,这样就有充足地高动能引起紊流给予足够时间促进在炉膛上部的物质的混合,同时炉膛上部也是注射吸附剂的地方。
(3)将吸附剂通过在锅炉上部喷口注射石灰石泥浆,注入的石灰石泥浆与炉膛内上升的烟气混合,有效的与SO2和SO3起反应;
炼钢副产物石灰石泥浆是液体形状,主要成分CaCO3,占55%以上和30%的CaO,是主要的脱硫吸附剂使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钙,其反应机理为:
CaCO3——CaO+CO2
CaO+SO2+1/2O2——CaSO4
石灰石泥浆中还有20%左右的MgO也可发挥脱硫吸附剂作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镁,反应机理为:
MgO+SO2+1/2O2——MgSO4
优选地,所述的降低锅炉中烟气酸性气体的方法,将注入吸附剂的喷口设计为可调节的喷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高锅炉中烟气的脱硫率,而且工序简单,容易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降低锅炉中烟气酸性气体的方法,采用炼钢副产物石灰石泥浆作为吸附剂。
所述的降低锅炉中烟气酸性气体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采用炼钢副产物石灰石泥浆作为吸附剂;
(2)将吸附剂随空气注入炉膛内;
炼钢副产物石灰石泥浆是液体形状,主要成分CaCO3,占55%以上和30%的CaO,是主要的脱硫吸附剂使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钙,其反应机理为:
CaCO3——CaO+C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摩博泰科(美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摩博泰科(美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3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