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4-O-异亚丙基-3,4-二羟基丁醛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42791.4 | 申请日: | 2007-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3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利;邱友春;张椿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7D317/26 | 分类号: | C07D31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雁漪;谢燕军 |
| 地址: | 2000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丙基 羟基 丁醛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中间体3,4-O-异亚丙基-3,4-二羟基丁醛的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3,4-O-异亚丙基-3,4-二羟基丁醛(I)是许多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重要 合成子,比如抗菌素灰绿链霉素和马杜霉素(Griseoviridin and Madumycin; J.Org.Chem.,1986,51(26):5111-5123)、大环内酯Macrolactin A(Tetrahedron Lett.,2000,41:3463-3466)、多聚乙酰Callystatin A(J.Org. Chem.,2005,70(12):4762-4773)等,文献报道其合成方法按原料划分主要 有如下两种制法:
一种是以1,2-O-异亚丙基-1,2-二羟基丁酸甲酯或乙酯(IV)为原料经 DIBAL-H(二异丁基氢化铝)[Chem.Lett.,1984,8:1389-1392;Tetrahedron: Asym.,1998,9(8):1359-1368;]于低温(-78℃)无水无氧条件下还原为3,4-O- 异亚丙基-3,4-二羟基丁醛(I)。该方法反应条件过于苛刻,且所用还原剂 DIBAL-H价格昂贵,易燃易爆。
另一种是以1,2-O-异亚丙基-1,2,4-丁三醇(II)为原料经氧化剂氧化为 3,4-O-异亚丙基-3,4-二羟基丁醛(I)。
目前所用氧化剂主要有如下几类:
(1)Swern氧化(-78℃,DMSO,(COCl)2,CH2Cl2,Et3N)[J.Am.Chem. Soc.,1988,110(14):4533-4540;J.Org.Chem.,2005,70(12):4762-4773;J. Org.Chem.,2006,71(6):2538-2541];
(2)铬类氧化剂如Collins试剂(CrO3·2Py)[Tetrahedron Lett.,1982, 23(47):4883-4886;J.Org.Chem.,1986,51(26):5111-5123]、PCC(氯铬酸吡 啶嗡盐)[Tetrahedron,1979,35:933-940;J.Chem.Soc.Perkin Trans.I, 1987:2183-2188;J.Heterocycl.Chem.,2005,42(6):1127-1133]、PDC(重铬 酸吡啶嗡盐)[Tetrahedron,2004,60:43-49];
(3)Dess-Martin试剂(Dess-Martin periodinane:1,1,1-三乙氧基-1,1-二 氢-1,2-苯碘酰-3-酮)[Chem.Europ.J.,2005,11:2525-2536]。
Swern氧化所需条件苛刻,需要低温及无水无氧操作,只能用于实验 室小规模制备;含铬氧化剂环境污染大,不利于环境保护;Dess-Martin 试剂则存在制备困难及价格昂贵等缺点。
中国专利CN96114464.5公开了一种用于将伯醇和仲醇氧化成醛和酮 的方法,包括将醇在等摩尔量碱的存在下用式III所示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以 TCCA(三氯异氰脲酸)作为氧化剂将伯醇氧化成醛的步骤。该方法中,醇和 氧化剂的摩尔比是大约1:1到1:1.25(以活性氯为准)的比例,由于一分子 TCCA含三个活性氯,折算成醇与TCCA分子的摩尔比例应为1:0.33到 1:0.42之间,但我们参照此法进行氧化时原料无法氧化完全,收率太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3,4-O-异亚丙基-3,4-二羟基丁 醛的制备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更有利于规模化生 产的制备方法。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3,4-O-异亚丙基-3,4-二羟基丁醛的制备方法, 包括将1,2-O-异亚丙基-1,2,4-丁三醇(II)在碱及催化剂(III)的存在下用 TCCA(三氯异氰脲酸)作为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制得3,4-O-异亚丙基-3,4- 二羟基丁醛(I),反应式和(III)的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27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柱形树脂管高频功率电容器
- 下一篇:客车车身合装设备旋转立轴式定位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