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2327.5 | 申请日: | 200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7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魏邦国;姚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丙烯酸 纳米 复合材料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化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1991年日本的Iijima[1]首次报道碳纳米管以来,该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优异的导电性、较高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等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在纳米电子器件、超强复合材料、储氢材料、催化剂载体等诸多新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引起全球物理、化学及材料等科学界的极大兴趣。近10年来国内外对碳纳米管的研究与开发异常活跃,从制备、结构到物性和应用的探索连连取得重大突破。碳纳米管具有一种新型的碳结构,可以形象的认为由石墨片按一定的螺旋度卷曲成的无缝纳米级圆筒,两端的“碳帽”由五元环和六元环封闭。
碳纳米管以其独特的性质在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最近的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对一些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有较强的电化学催化活性,而且可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并降低检测过程中电极表面的污染。目前碳纳米管微电极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溶液表面修饰法[2]、石蜡油混合填充法[3]和电化学聚合表面修饰法[4],溶液表面修饰法是将碳纳米管分散在含或不含聚合物的溶液中,滴涂在电极表面,晾干即可,缺点是碳纳米管修饰膜容易从电极表面脱落;石蜡油混合填充法是将碳纳米管与石蜡油混合填充在电极管中,但电极中碳纳米管糊为非刚性材料,在检测过程中会变形,噪音大且信号的重现性不佳,故为一次性电极;电化学聚合表面修饰法是将碳纳米管分散在聚合物的单体溶液中,经电化学聚合将碳纳米管固定在电极表面的聚合物中,也存在电极表面碳纳米管修饰层脱落的问题。
[参考文献]
[1]Iijima,S.,Nature 1991,354,56-58.
[2]Wang,J.,Chen,G.,Chatrathi,M.P.,et al.,Anal.Chem.2004,76,298-302.
[3]Chicharro,M.,Sanchez,A.,Bermejo,E.,et al.,Anal.Chim.Acta,2005,543,84-91.
[4]Guo,M.L.,Chen,J.H.,Li,J.,et al.,Anal.Chim.Acta 2005,532,71-7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强度高、修饰层不易脱落,且工艺简便、价格低廉的碳纳米管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碳纳米管电极是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电极。其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电极管1、金属导线2和电极体4组成;其中,电极体4由单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预聚溶液与碳纳米管原位聚合获得,碳纳米管的质量含量为电极体4总质量的30%-60%;填充于电极管1的底端部,抛成圆盘状;金属导线2一端位于电极体4中,另一端与电极管1的开口端部由粘合剂5固定。
本发明中,所述电极管1一般可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或玻璃毛细管;粘结剂5一般可采用热熔胶。
本发明还提出上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电极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将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热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0.3%)混合,在40-50℃水浴加热使其溶解,然后于80-90℃水浴中加热10-15分钟,使单体溶液预聚成甘油状粘性清亮溶液;将该溶液与碳纳米管混合均匀,填充于电极管1中,并使一金属导线2通过管内与甲基丙烯酸甲酯预聚溶液和碳纳米管糊状混合物3连接,在40-50℃的烘箱中聚合8-12小时使碳纳米管和甲基丙烯酸甲酯预聚溶液糊状混合物硬化得电极体4;然后将电极管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碳纳米管复合物(即电极体4)填充端抛成圆盘状,用粘合剂5将金属导线2与电极管1另一端固定,即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电极成品。
本发明巧妙地利用了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制作的技术优势,在电极管中1直接进行本体聚合制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电极体,无需特殊和昂贵的加工设备。由于该碳纳米管电极中原位聚合形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为刚性,大大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避免了碳纳米管在使用中的脱落,同时降低了电极的噪音,提高了检测信号的重现性。该电极制作工艺简便,价格低廉,可批量加工,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全固态碳纳米管电化学传感器,可用做毛细管电泳、微流控芯片、流动注射分析系统、液相色谱的电化学检测器,在环境监测、临床诊断和食品分析等领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微电极结构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2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虫草清肺糖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实现来电忙提醒的移动电话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