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减流低形变离岸深水网箱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2140.5 | 申请日: | 200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6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鲁民;黄洪亮;石建高;刘永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俊立 |
地址: | 2000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流低 形变 离岸 深水 网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养殖网箱,尤其是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
背景技术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2006年6月14日登载的申请号200410075404.3,发明名称《不对称双锥体沉浮抗风浪流网箱》说明书描述,该网箱“1.能有效地克服海流对抗风浪网箱的影响。2.双重沉浮功能可大幅简化管理难度和劳动强度。”,但是说明书未披露关于该网箱是否成功应用的实际信息。
目前,已应用于养殖生产具有代表性的深水网箱有以下几种:
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的形式,以其水中状态可分为浮式、潜式和升降式,以网箱箱体构建方式可分为重力式、锚泊张力式、自张力或自支撑式网箱。
重力式/浮式或升降式网箱,这种网箱以高密度聚乙烯浮管作为浮力框架、箱体(网袋)底部悬挂沉块构成箱体空间(容积),框架形状包括圆形、六角形、方形以及子母式等,其中又以圆形网箱在国内外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优点是网箱设备的抗风浪性能好,增加沉浮控制装置后的升降式网箱还能有效抵御台风、赤潮等灾害,而且高密度聚乙烯框架网箱的成本相对较低,养殖操作方便。其缺点是网箱箱体(网袋)的抗流变形能力比较差,在流速较高海域箱体漂移严重、容积损失率很高,并会挤压、损伤网箱内的养殖鱼类。
锚泊张力式/浮式网箱,该网箱形状为方形,网箱的四个角各有一根垂直于海面的大型浮力柱,浮力柱之间由绳索和网衣组成箱体,以海底抛锚的锚泊力以及大型浮力柱保持网箱的箱体空间(容积)。该种浮力柱式网箱可大型化、养殖操作较方便,其缺点是网箱安装要 求高、需大型工作船辅助,而且网箱抗灾害性天气与环境的能力较差,目前在国外台风影响较小的海域应用,我国尚无此类网箱的应用。
锚泊张力式/升降式网箱(张力腿网箱),该网箱由框架、网衣及浮球(筒)组成,以固定在海底的大型沉件的锚泊力以及框架、浮球(筒)的浮力构成/保持箱体容积。该网箱在大风及流速较大时,在水流的作用下,可自行沉入水平面以下,网箱容积变化也相对较小。其缺点是网箱安装大型沉件需大型工作船辅助,在流速较大海域的养殖操作、维护比较困难,在国外有应用,目前我国尚无此类网箱应用。
自张力或自支撑式/升降式网箱(蝶型网箱),该网箱通过垂直于水面的大直径金属管、小直径金属管组装而成的多边形框架,采用高强度、低伸长的金属或非金属纲绳连接大直径金属管两端与多边形框架组成飞碟状并装配网片,自身构成网箱内空间(容积)。此种网箱可通过中间的大直径支撑管调节网箱升降,能有效抵御台风、赤潮等灾害性海洋环境,其网箱容积基本不受水流的影响。其缺点是网箱安装必须有大型工作船、专业潜水人员辅助,而且在流速较大海域的安装难度高,养殖操作、维护需要专有配套设备,而且网箱成本很高。目前在国外有应用,我国曾引进此类网箱,但无成功的养殖生产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解决在具有较高海水流速的海域环境中,有效减小重力式/升降式离岸深水网箱因流速产生的箱体形变及箱体内的海水流速,提高网箱容积保持率并改善养殖鱼类生长环境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采用由内外圈构成的双环形浮力框架、由网衣及网纲组成的圆柱形箱体、加挂在网箱箱体底部的沉圈、沉块,以及锚泊缆绳,其特征是在圆柱形箱体深度的1/2处增设一只平行于并大于浮力框架直径及沉圈直径的支撑及升降控制圈,支撑及升降控制圈为圆环形环管,该圆环形环管管壁开有若干进、出水孔,环管内装有用于调节网箱升降所需浮力的环带状可充、放气橡胶内胆,橡胶 内胆上装有气阀并通过耐压软管与气源连接;在双环形浮力框架外圈、支撑及升降控制圈、圆柱形箱体底纲和底部沉圈之间,以多根柔性绳索按圆环等比例定位连接,并在上述三个圆环的连接绳索之间安装网衣,构成内侧为圆柱形、外侧为双锥台形的柔性连接抗流形变和减流式深水网箱,网箱锚泊缆绳受力点设定在支撑及升降控制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2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